【传奇大观】东汉沛国人张道陵

作者:小穹
张道陵带着弟子到了蜀地,在鹄鸣山住下,写了二十四篇论著道法的文章,同时精进思维、修炼心志。示意图,图为明 仇英山水画 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39
【字号】    
   标签: tags: , ,

张道陵,东汉沛国人,原是太学中的学生,精通五经。晚年时他感叹说:“即使精通五经,也无益于延年益寿啊!”于是转而研习长生之道。听说蜀地百姓大多心性纯厚、容易教化,而且当地名山众多,张道陵便带着弟子到了蜀地,在鹄鸣山住下,写了二十四篇论著道法的文章,同时精进思维、修炼心志。

某日,忽然有一众神仙御龙驾虎、金车羽盖,浩浩荡荡的从天而降,有的自称柱下史,有的自称东海小童。仙人们将《正一明威》的道法传授给张道陵,张道陵得道之后,有了治病的法力,百姓对他十分信服,尊他为师,很快他门下就聚集了弟子数万。

张道陵设立了“祭酒”一职,分管诸位弟子。还立下一些规制,让弟子们按照情势需要,轮流交纳米粮、布帛、器物、纸笔、柴草等物,并派人修整道路。县里原有许多需要修复的桥梁道路一直无人过问,在张道陵的带领下,大家都非常卖力地参与除草、清淤、修整路桥,毫不推辞。

张道陵还以廉耻悔过之心化育民众。他不施刑罚,只立规则:凡是有疾病的人,都把自己有生以来所犯的罪过写在纸上扔进水里,与神灵定下盟约,并以个人性命担保绝不再犯。如此一来,人们都会谨记自己的誓约,一旦生病,首先反省过错,既是治病,同时也有了羞愧之心,不敢明知故犯,而且还因为敬畏天地神明而努力改过。在此之后,那些犯过错的人都弃恶向善了。

张道陵虽已炼成丹药,却没有立即升天。此时他已能使用分身之术把自己分成几十个人了。他常常在居所门前的水池中泛舟游玩,当来访的道友、宾客挤满庭院和街巷时,他就用分身与客人谈话应酬,真身仍留在船上。

张道陵常常在居所门前的水池中泛舟游玩。图为清‧钱杜《人物山水图》。(公有领域)

尽管弟子众多,但张道陵只将一个叫王长的人视为真传弟子。后来他又说:“有一个从东方来的人,也能得到我的真传。此人应该在正月初七中午到来。”并描述了此人的相貌身材。到了正月初七中午,果然有个叫赵昇的陌生人从东边而来,相貌正和张道陵描述的一样。

其后,赵昇经历了七次考验,才终于得到张道陵的真传。

第一试,赵昇初次造访张道陵,门人不但不给通报,还连着辱骂他四十多天。赵昇就在门外露宿了四十多天,这才被领进门,见到张道陵。

第二试,赵昇在田里看守庄稼。夜里来了一位绝色美女,自称是远行的旅人,请求借宿,并主动和赵昇同床而睡。第二天她又以脚痛为由,继续逗留了几天,在此期间屡次以言行挑逗赵昇,但赵昇始终举止端正,不为所动。

第三试,赵昇在路上走着,忽然看见一大堆金银。他碰都不碰,视若无睹地走过去了。

第四试,赵昇进山砍柴,突然冲出三只老虎扑上来撕咬他的衣服,但并不伤害他的身体。赵昇面无惧色,泰然自若地对老虎说:“我是个修道的人,从年少时起就没做过不正当的事,所以不远千里来拜师求道。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呢?难道是山神派你们来试探我吗?”没一会儿,老虎就起身离开了。

第五试,赵昇在街上买了十几匹绢绸,付完钱后,老板却声称没收到钱。赵昇便脱下自己的衣服,换钱买绢补偿那个老板,一点也不怨恨生气。

第六试,赵昇看守粮仓时,有一个乞丐来讨饭。这人衣裳褴褛、面目肮脏,身上的脓疮散发出阵阵恶臭。赵昇不但不嫌弃他,反而十分同情地流下眼泪。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那人穿,用自己的口粮招待那人吃饭,临别时还将自己份内的粮食送了一些给他。

尽管弟子众多,但张道陵只将一个叫王长的人视为真传弟子。示意图,图为明 仇英《玉洞烧丹》局部。(公有领域)

第七试,张道陵带弟子们登上悬崖,山崖下方的石壁上长着一株如人手臂般粗细的桃树,树上结着很大的果实,树下就是万丈深渊。张道陵说:“你们当中谁能摘得那桃子,我就把道法的诀窍传授给他。”当时有三百多人趴在山崖边看,个个吓得双腿战栗汗流浃背,都不敢在悬崖边久留,最后都退了回来。只有赵昇说:“有神灵看护着,怎么会有危险呢?我有仙师在此,必不会让我无端端葬身山谷。既然是师父让摘这桃子,想必这桃子一定能摘得到。”说着纵身一跃,稳稳地跳到桃树上,摘下一堆桃子。然而石壁陡峭,没有可供攀援的地方。赵昇便把桃子逐一扔上山崖,共有202颗。张道陵把桃子分给众弟子,自己吃了一颗,留了一颗给赵昇。这时张道陵伸手去接赵昇,只见他的手臂忽然增长了两三丈,赵昇一下子就回来了。

等赵昇吃完桃子,张道陵站在悬崖边笑道:“赵昇心性纯正,所以跳到树上,身子都不晃一下。为师也想跳下去,想必能摘得最大的桃子。”弟子们都劝张道陵不要跳,只有赵昇和王长默然不语。张道陵往下一跳,却没落在桃树上,不知掉到哪里去了。四方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深不见底的山谷,连路也没有,弟子们都吓得悲号起来,只有赵昇和王长神色平静。过了一会儿,赵昇和王长议论道:“师父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如今他跳下悬崖,我们岂能安心待在这里。”说完,两人一起跳下悬崖,没想到正好落在张道陵面前。

张道陵盘坐一帐中,看见赵昇和王长,微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俩会来的。”尔后向二人传授了修行的真机。三日后师徒三人一同回去,众弟子看见他们归来,又惊又喜。

后来,张道陵和赵昇、王长都是白日飞升而去,余下的众弟子仰头看着三人渐渐消失于云霄天际。

张道陵早知赵昇是有缘之人,仍对他考验了七次,才肯将真法传授,可见修炼的严肃与严格。《西游记》有诗云:“真经必得真人取,意嚷心劳总是虚。”修炼的机缘固然宝贵,但意志的坚定、心性的端正才是真修得道的根本。如果赵昇不是凭着对修道的正念通过了“七试”,他又怎能得到真机、修成真人呢?@*#

参考资料:《神仙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们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来的使者,他与三国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并称汉代“建安三神医”。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秘诀是一个字!葫芦里面怎么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未解之谜》
  •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 杨五郎又继续说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讨伐盗贼,护卫寺院与信众外,不再过问战阵之事,其实六弟先前早已多次来信,还派孟良与焦赞要请我下山,我都婉拒了,况且我这山上只有区区数百武僧,要如何对抗辽国五万大军呢?
  • 杨五郎延德是杨家将士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军布阵的能力在众兄弟中最为突出,所以出战时父亲杨业都让他担任副帅职位。传说他于金沙滩战后于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但仍组织武僧团护卫百姓抗击辽军,朝廷因此封他为大德禅师,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领兵抗辽的过程却流传着这样一段曲折连绵的故事.......
  • 当时北宋与辽国的边境长达千里,除了这三关之地以外几乎是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必须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据点,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于外族的侵犯,据今人统计在这些地方与杨六郎有关的地名多达数十个,杨延昭在这些地方也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馆,珍藏着一座神异的木质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从中间裂开,里边显现的是观音菩萨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两人说话间来到了一处巍峨雄伟的宫殿前,祖师说:“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会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会汇聚此地,你与我屏息远离瞻仰,我会把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号告诉你,虽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归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诉你,好让你知道容易对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