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天定.拨开迷雾】

【命理】落榜十次 状元刘理顺如何登榜夺魁?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气: 2079
【字号】    
   标签: tags: , ,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益己之身。他人有难时,若能善意解救,此功德亦能庇荫自身。

刘理顺(1582年—1644年),明朝河南杞县人。他出生才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哺育成人,从小恪行孝悌之道,注重道德修养,为乡人器重。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二十来岁,中了举,然而往后参加了十次会试,都考不中。人们惋惜他命运不好,遇事不利,但是他自己倒是很泰然。

后来他在一座神庙中攻读。有一天他正专注用功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女人哭声,声音凄惨,就派人去打听。原来是一位妇女,其夫出外经商七年未归,宛然不在人世一般,音讯全无。妇女尚有婆婆,眼看家中就揭不开锅了,婆婆就想:与其毫无希望地守在一起死,不如让媳妇改嫁去寻一条生路,得点钱又可以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就这样婆婆跟一个外地商人谈妥,收了人家12两银子,这时商人就要将媳妇带走。这婆媳二人平日相依为命,关系甚好,在这别离之际不忍分开,所以抱头痛哭。

刘理顺弄清原委后,急忙吩咐仆人道:“赶快回去取12两银子来!”

仆人说:“老爷,家中目前正紧张,只有一点准备纳税的银子,明天一早就要交上去的。”仆人犹豫着,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你先拿来再说!”刘理顺十分坚决地强调,“救人要紧,税银另想办法筹措也还来得及。”

仆人回去以后,刘理顺又模拟那位久出未归的商人的口气,写了一封信。说是离家七年,已赚了500两银子,再过十来天就要回乡,先寄回12两作为家用。然后,连银带信让人送给那婆媳二人。婆媳二人绝处逢生,自是喜出望外,立即退银赎人,那外地商人见老太婆的儿子尚在,也就收回银子走了。

过了十多天,老太婆的儿子真的回来了,带回的银子和他的行踪正好与信中说的相符。母亲说起收到信的事,儿子觉得十分意外。拿出那封信来看,越看越觉得莫名其妙,楞了好半天才说:“这是天神可怜我们,暗中帮了我们一把,今后我们一家人只有每天拜天谢地来报答了。”

后来,妇人的丈夫偶游母亲和妻子得救的神庙,见墙壁上有刘理顺的题咏,想到信中的字迹,知道那信和银两该是出自刘公之手,于是偕同家人一起到刘府拜谢。不过,意外的是,刘公竟拒不承认有此事。

第二年,崇祯七年甲戌年(1634年),刘理顺再度北上赴试。这年,他已经53岁了。他中举时才二十来岁,之后参加了十次会试,屡试屡败,这是他第十一次参加会试。这一回,他顺利地通过了会试。

到了殿试时,刘理顺由于已经遭受太多次的失败,他根本就无意于争魁,也就心里坦然,无所顾忌。写应试文章时,每遇到迁就了格式就有损文气、文意的地方,他总是以意、气为重,不合格套也在所不惜。

殿试毕,读卷大臣将拟好了名次的头12本卷子送呈崇祯帝审定。这些卷子大都是严格按格式要求写作的,因迁就了格式,就不免显得呆板空洞,套话多。崇祯帝将这12本卷子翻来覆去看了两三遍,始终皱着眉头。读卷官们见形势不妙,赶紧跑回内阁,将第二套12本拿来。崇祯马上接过去翻阅。眼看又翻了七八本,仍然没有挑出合意的。阁臣们无奈,只好又跑回去干脆将所有的考卷都抱来。

崇祯帝反复翻检的结果,认为原拟的第22名考卷,能畅所欲言,质量最高,就定为第一,这本考卷正是刘理顺的。

刘理顺十一次赴会试,历时三十年,终得大魁,取得状元时已五十三岁。在殿上宣旨唱名,传呼新进士晋见天子之后,崇祯对自己选定的状元十分满意。他曾得意地对近臣说:“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朕今天得到一个年高有德望之人。)遂拜刘理顺为翰林院修撰。刘理顺历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右逾德,经筵讲官等职。

资料来源: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明史考证》、《明史纪事本末》
@*#

──点阅【命运天定.拨开迷雾】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仕途不展的读书人,弃科考而从商,在发达之后又得到四品官的职衔,然而他衣锦荣归后,却不能和妻子团圆,到底是什么原因?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 清朝时,宜昌县有一许翁,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以摆渡为业。清文宗咸丰年间许翁突然致富,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致富背后当有不可告人之处。许翁孙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当年,她难道就是那个客人转世投胎来的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