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人间的文字:回归自然的纯净

文/王金丁
池上伯朗大道的黄金稻浪。(台东县政府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55
【字号】    
   标签: tags: , ,

人类发展到今天,环境已遭受到严重的的破坏,科学的进步改造了世界,也陷入了自己创造的危险中。首先遭殃的,是人人需要的饮食问题,严重者,各类重金属、化学药剂等残留物侵入动植物,再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而且,食物很大部分已受到基因改造污染,再用基因改造的作物喂食牲畜,我们食用这些畜产品时,是否也会影响人类的基因?

现在,从空气、水到土壤,地球上几乎没有真正纯净的东西了。眼看着食物的问题排山倒海而来,人类饮食环境已到了步步惊魂的险境。

要养蛋,不要杀鸡取卵

回想三、四十年前,买一颗凤梨放在家里,味道会散发整个屋子,现在买两箱凤梨或是番石榴、莲雾、芒果,放了三天都没人知道,水果的味道哪里去了?

生活中用量最多的蛋,是最简单的蛋白质来源。一只蛋鸡终其一生,生活在公寓式的鸡笼里,只能站起来或往前吃饲料,为了避免鸡展翅消耗能量,农夫把鸡养在有限的空间里,一个鸡笼可能挤了一、二十只。

鸡有天生的夜盲症,为了让鸡持续进食、生蛋,晚上也不让它休息,人们就用灯光把鸡的睡眠打乱,这样,才能一年下三百多个蛋,两年后就将它淘汰。而正常的蛋鸡是三天下一个蛋,生蛋两个月后,还要休息两个月。

鸡的本性好斗,打斗受伤会传染疾病,一只鸡出问题,笼里的鸡会跟着出问题,因此农夫把鸡的喙、指甲剪掉,以防鸡打斗。为了预防疾病,给鸡注射抗生素或药物,吸收了这么多不好的东西,鸡的精神已经错乱了,生出来的蛋,蛋白质等营养素不够,可怕的是,那些不好的东西都在蛋里面了。

“日本有机稽核员协会”首届理事长水野叶子在《吃真正的好食物》中写道:在看到被她讥为“鸡蛋血汗工场”的养鸡场后,“在那个饲养生物的地方,完全感受不到生命的温度,只记得难以形容的冰冷空气,冷到我的骨子里。不论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服自己那些鸡看起来很快乐。我不认为不快乐的母鸡生的蛋会带着快乐的能量,吃下这些鸡蛋的人类,会不会也接受了不快乐的能量?”

好的蛋价格较高,让饲养过程的真相慢慢揭开,人类才懂得选择,进而鼓励农夫转变观念,崇尚道德:养蛋,不要杀鸡取卵。

鸡肉跟鱼肉的悲惨履历

通常养一只土鸡至少要七到八个月才能宰杀,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从小鸡养到三、四斤可以宰杀的肉鸡,只须要三十六天。为了达到让鸡快速成长,就要使用荷尔蒙和生长激素,若要求换肉率,要利用饲料的配方、药物来控制。同时,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饲主当然高密度养殖了。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饲养的鸡肉,对人体当然有危害,可怕的是危害的出现,可能是在五年、十年之后。

那吃鱼呢?我们吃的鱼大部分都是淡水、海水养殖的,或在海里圈养的。附着速度快的藻类、贝类,不到几个月很快就会附生在礁石上面,为什么不附在海里的箱网,因为网子浸泡了氰化物。鱼养在网里,超级剧毒的氰化物会慢慢释放毒素,危害程度更不可轻视,这是一个养殖业不能说的公开秘密。

另外,当你走过市场时,有没有想过,摆了一天的鱼还那么新鲜?

三合一咖啡加三明治的患难身世

现在上班族的早餐大多是一包“三合一咖啡”配上一个三明治,就匆匆赶去上班了。当撕开咖啡包,将咖啡倒进洁白的磁杯,再冲上滚烫的开水,咖啡香马上扑鼻而来,这种场景每天都在周遭上演,可你知道吃进肚里的是什么吗?

很多三合一咖啡包里没有咖啡,连奶精、蔗糖都没有。咖啡可以用咖啡香料代替,糖用代糖,奶精则是用植物提炼的合成奶精。而烤土司涂上一层美奶滋、乳玛琳加上火腿片、煎蛋,再放一片蕃茄,就是西式早餐中的烤三明治了。其中,那片土司有许多人工化学的东西,淀粉改良剂、蓬松济、香料、甘味剂、柔软剂、油脂。乳玛琳是植物性奶油,在提炼过程中,必需加入人工化学的东西,最后变成固体奶油,确实很香,却也能危害人体心血管;火腿有很多硝酸盐,还有人工甘味剂、色素;那颗蛋也很可能是不快乐的鸡下的蛋。最后,只剩下那片蕃茄是天然食物了!咖啡香中,你相信吃的是营养早餐吗?

口感都被化学药剂霸占了

当农产品进入市场运销,也开始了长时间的旅程。

农民采收的疏菜水果经过整理、分级、包装,最快第二天才能出货,当天晚上十二点以前送到批发市场,才赶得上第三天早上大盘商的拍卖,晚上十二点前送到零售市场;第四天清晨,零售商批到了蔬菜水果摆在摊上再卖两天,第五天消费者才买得到,或许又放冰箱两天,到第六天第七天,菜终于上桌了。

在运输的七天里,假如农人在九分熟采收没有冷藏,很快就会坏掉,为了卖相好,看起来青翠,必须提前在七分熟采收,它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只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未达到的营养只好牺牲了;可能果实还是酸的,就要催熟或用退酸剂、增甜剂,如果又要颜色好看,还要使用增艳剂、保鲜剂。第七天你品尝时,几乎没有蔬果的自然香味了,因为口感都被那些为了保鲜、甜度、好看的的化学药剂霸占了。

植物喜欢的生长环境

人类因为需要而种植单一作物,这样已违反自然法则。自然界存在多种生物时会产生良性循环,比如小树是一年生的,死去后腐烂的树叶、树干就是旁边的大树的养分,种子发芽了可覆盖地面作植被,土壤里保有的水分可供其他植物吸收。不同的植物供给不同的生物栖息或繁殖,整体生态自然欣欣向荣。

当农夫不使用化学肥料或农药,不毒害福寿螺,田里的青蛙、小鱼来了,泥鳅也来了,跟着鸟儿也来了;蟋蟀也可以留下来,田边的草正好让它躲藏,不会被鸟吃掉,这样各种生物可以和平相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会让土地慢慢复育生机,唯一的缺点就是农产品产量较少,但富有风味。

与万物和平共存

近年,肆虐全球的极端气候困扰农业生产者,而食物最大的问题就在大自然,地球环境已恶劣到这种地步了,当人与食物出现危险关系时,人类要省思自己,倾听土地的声音,学习包涵、容忍、敬天知命,与万物和平共存,永保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