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之道】

【吉验】天降大任于伊尹 未出生就得天保护

作者:怀忍忍
font print 人气: 158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天道在何方?深不可测;天机何处寻?有迹可循。

【前言】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这“神传文化”可不是个美称,而是从巨观到微观的总称。从民族的生命、朝代的历史和个人的生命历程,以至这大地山川,大地上的动物生灵、一草一木、一花一物,都在天人合一的轨道上发展,都在天道下运行。

中国历朝的史书中都有天官书,一皇一朝的开端都要校正天时颁布新历书,都是遵循天体星象运行的轨迹,及其显示的天道作为人间行为准则,形成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那么“天”在哪里呢?“天道”如何展现呢?

在历史上,有许多神迹与吉验、凶验的展现,化作片片神奇的预言、传说流传于世代之间;在芸芸众生的生命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善恶果报、轮回转生的事例成了一则则传奇。其实,那不仅仅是“神话”或“巧合”,也不是所谓的伪证诡说。那就是天道流布,预示、展现给人间的天道之迹。古人知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大至宇宙天体小至个人的命运,都受到天道的监督制约。古人又说“善恶有报”、“冥冥中有定数”,就是在生活经验中体验了天道制约的具体结果,而浓缩提炼所得的智慧结晶。

【吉验】天降大任的伊尹

伊尹彩像(清人绘) 。(公有领域)

伊尹,名阿衡,因其母曾居伊水,以伊为姓,尹是官名。他是商朝开国劳苦功高的辅臣,《诗经‧商颂‧长发》赞颂他:“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长发”是祭天颂天的乐歌之一,陈述有商一族得天之祐,传至成汤,受天之命,又得贤臣伊尹阿衡大力辅佐,而有天下。

伊尹阿衡,是辅佐商王得力的左右手,也是影响商王施政决策的掌舵人。在他逝世后,一直得到商朝王室的敬念感恩,报以天子之礼来祭祀他。

从开国之君商汤开始,伊尹一生共辅佐五代商王,而且还曾经替商朝的先祖“教育”了第四代的武甲,让他从残害人民的王变成一个爱民的人君,这样的政治家在史上是少有人能出其右了。显然,伊尹是衔天命来世的,奉着使命降临的,在他出生和逝世时,都有不寻常的现象出现。

吉梦感应

在伊尹将出生之时,他的母亲做了一个预警之梦。梦中有人告诉她说:当看到臼出了水,你就要快快往东走,千万不能回头看!(“臼出水,疾东走,毋顾!”)

翌日一早,她赫然看到家中的臼出水了,于是在告诉邻人们后,急急往东走了十里路才稍稍停下来。这时才看到她的故乡,已经浸在一片大水中。她肚中的孩子——伊尹未来还有重大的天命要实现,命不当亡,所以在危难发生前,她这个作母亲的就得到了感应梦,因而趋吉避凶,让胎儿得以脱离险境。

伊尹出生在伊水边,长大后的他人在田亩间,心系天下大事。孟子说:伊尹在有莘国的田野耕种,不是他的东西,不符合道义的福禄,即便天下之禄也动不了他的心。诚如苏轼《伊尹论》说伊尹是“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伊尹就是这样的有大操守、大志节的贤人。他不同凡常,有高世之行,呼应他不同凡常的出身。

使吾君为尧舜之君  吾民为尧舜之民

商汤王真像,出自清乾隆绘本《历代帝王真像》。(公有领域)
商汤王,出自清乾隆绘本《历代帝王真像》。(公有领域)

当时天下由夏桀当政,但是夏桀残暴荒淫,通宵达旦嬉戏饮酒,不理政,不听进言。有勇敢忠臣关龙逢者,进言劝戒他稍稍改正一点,以延长国祚,夏桀不听,他直立于朝廷不离。夏桀就把他处死,并处以炮烙之刑示警。大臣们心惊,贤良莫敢直言。伊尹在野,一心系挂“使吾君为尧舜之君,而吾民为尧舜之民”,看到夏桀的暴虐昏庸,再看诸侯中的商汤是个贤能的国王,就想要辅佐他代天行道、治理天下,可是却苦于没有媒介。

于是伊尹求见诸侯有莘氏,献身给作厨下奴隶。渐渐地他的才干得到有莘氏肯定,被提升为厨房的总管。商汤和有莘氏时有往来,且迎娶有莘氏的闺女。伊尹终于得到时机,请愿当了随嫁的臣仆,去到了商汤身边,果然得到商汤的赏识重用。《汉书‧东方朔传》提到:“伊尹蒙耻辱,负鼎俎,和五味以干汤,……心合意同,谋无不成,计无不从,诚得其君也。”可见天降大任于伊尹,他忍辱负重,大智寄托诚心,终于得到圣君的认同。

借着掌厨的机缘,伊尹和商汤谈论烹饪美味的秘诀,借此媒介,进言商汤致王道之法理。《韩非子》说伊尹孜孜矻矻,凡七十次有余,才得以劝动商汤决心代行王道。[1] 伊尹论述烹饪美味,要认识食材的特色,要善用物性的生克互补加以调理,去其腥膻臊,并且要掌握烹饪的先后顺序和火候分寸,烹饪出美妙滋味。美味变化无穷尽在一鼎,连通着治理国家、政通人和的窍门。据说后来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反映伊尹与商汤论王道的这个故事。

伊尹教导商汤王道的起点在于先修己身。[2] 他们君臣之间,治国的用心与识见相契合,达到水乳交融般的境界。商汤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就说人从水中看到自己的样子,而看看人民也就知道一国政治的好坏。伊尹赞美勉励商汤:真明哲呀!能听建言,治国之道就能增进,一国好坏的关键皆在王官身上啊,好好自我勉励啊!

有了伊尹的辅政,一些心术不仁的人都自动离开了,一些贤良的人,都聚集过来,起了良臣类聚相加乘的功效。[3]

这边商汤修己修仁义,而那边夏桀更加无道,暴虐百姓,饰非文过越来越严重,更且不遵循天道轨度,骄矜自满,无法无天,作威作福,国人民不聊生。商汤忧惧天下不宁,他和伊尹探测着起义的恰当时机。商汤以箭射击伊尹演出反目剧,以掩人耳目,伊尹借机逃亡夏都窥伺军情。这一去就是三年才返。三年中,他看到夏桀迷惑于末喜(也称为“妹嬉”)的美色,爱玩美玉珠宝财货,不管不顾人民的死活,民心积怨深重,民间都传说着“上天弗恤,夏命其卒”——上天不眷顾,夏朝要灭亡了!商汤得知军情,与伊尹起盟约,明示必定灭夏的决心。

伊尹又回到夏都,从末喜处打探消息。末喜说:“天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斗,西方的日胜出,东方的日败了。”

伊尹把这来自天上的讯息转告商汤。此时,最后三个拥护夏桀的诸侯国韦、愿和昆吾都被灭了,夏桀孤立无援。商汤履行和伊尹之间的盟约,率六州之军讨伐夏桀。他命令军队从夏朝王畿的西边进入攻击。两军未接,夏桀就败走了,一切尽如夏桀梦中所见的结局。商汤的军队追逐到大沙,夏桀受到天下人杀戮。

商汤网开三面,只留一面网,仁心仁政受到诸侯和庶民的爱戴拥护。图为《御世仁风》(明万历四十八年凤阳刊本)插图。(公有领域)

商汤受三千诸侯的拥护立为天子,夏朝的遗民如得慈亲一般喜悦。天下之至公、至安、至信,尽在伊尹之盟中兑现了。从商汤开始,伊尹当了五朝宰相,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历时五十余年,劳苦功高,在第四代商王太甲一朝,使殷室王道昏而复明。

伊尹活到百余岁,在沃丁八年(公元前1549年)逝世,第五代商王沃丁以天子之礼为他备办丧事,并且亲自临丧三年,以报答伊尹对商朝的大德。一直到商朝末代,伊尹都享有天子规格的祭典。在伊尹去世时也出现异象,天候突变,连续起了三天大雾,如同奇异的感应梦接引他来世,这场为他送行的大雾,是为他不凡的人生做了前后对应的注脚。

吉人吉验,显示一种宇宙天道的讯息,天将大任降于人间斯人也。伊尹配合商汤,展开新一台朝代的历史。

注释
[1] 《韩非子》:“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2] 《吕氏春秋‧先己》:“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
[3] 《汉书‧楚元王传》:“汤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

其它参考资料:《史记殷本记》《初学记》《诗经》《苏轼集》《孟子》《汉书‧东方朔传》
@*#

─点阅【天人合一之道】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