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

【人生之钥】穷秀才怎能收养百多名弃婴?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气: 1500
【字号】    
   标签: tags: ,

古人留给后代这句话:“为善最乐”。怎么说呢?会有实质的后果吗?大凡为善的人,后代必然兴盛,为恶的后代必然败落,这是人间常理。清代《履园丛话》的作者钱泳认为,为善像是积财,积久自然富有,为恶呢就是耍弄刀剑兵器,玩得多玩得久,哪有不受伤的道理。

为善最乐 收养弃婴

回到清朝时期,桃源县有一名秀才名叫陈宗洛,他为人秉性慈善,然而家中极其贫穷。他们家乡原本有一所育婴堂是用来收养孤儿的,因为缺乏资金,废弃很久了。陈宗洛想要募集捐款或物资,来复办这个育婴堂,于是就在乡里劝捐。

一天他到乡中一个富人处,这位人士是个守财奴,不但没有解囊相助,而且还对陈谩骂,他说:“一个迂腐、寒酸的穷秀才,不自量力。我的钱不是偷来、抢来的,岂肯给你们拿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陈宗洛气愤地回到家里,将家人召集过来,对他们说:“我很惭愧我的志向不能在乡中实行,但愿全家大小,我的妻妾和子女,还有弟、侄,你们都能体会我的心愿,大家一起来做,办起这座育婴堂。”他们一家都认同他的理念和心愿,都愿意配合去做!

陈宗洛接着说出具体的做法:“从现在开始,凡是我们家族的男女,世世代代共同遵守今日的誓言:凡是见到被遗弃的女孩,必须收养下来,交给族中有乳的妇人抚养。如果乳妇身边的孩儿已经太多,不得已交付给无乳的人,就用米粉和蜜制成的蜜饼来喂养。

“当小孩养到二三岁时,倘若有贫乏的人家愿意娶去做童养媳,只要家长是忠实厚道的,那就可以把女童交给他们。出养时只须在姓氏上加上一个陈字,叫‘陈某氏’,就如我们陈氏所出。并且约定此女童长大后,也要接受养育弃婴的职责,分乳养育她们。这样就能不断绵延扩展,挽救弃婴的生命。”

陈宗洛当时是三十六岁,到了九十岁寿诞,子孙满堂,富贵双全。历年来由陈氏所收养的“陈某氏”都来举杯祝寿庆贺,就像亲戚一样。一算之下,总共有一百七十六人。

席上,陈宗洛喜气洋洋地说:“古人说为善最乐,不相信吗?!别人喜欢收干儿女,不知比起我们‘陈某氏’怎么样了?可惜当年骂我的富人已经死去三十多年了,我想拜谢他当年的刺激,促成了这善举,可惜现在是不可能了。”

有客人问:“以前骂你的富人自然是谨慎守护自己财富的人家,不知今日他的后人如何呢?尚能保持富有吗?”

陈宗洛回答说:“说起那个人也可怜,五十多岁时,三个儿子全都夭亡了。疾病、死亡、讼事、盗贼接踵而来,家财耗散,竟然贫乏到不能自存。有一年,我在绿萝山私塾中教书,他要求在馆中找份事干,我也不念旧恶,可怜他老而无依,又是同乡,就收留了他。最终他不甘于寄人篱下,十个月后又自行离去。后来竟然沿街乞食。”

客人又说:“倘若当初那人肯行善助人,结果该不至于这样的凄凉吧!”陈宗洛点头道:“可不是嘛,天给人以财富,原是叫人顺着天意行善造福的,若能以财助人,天就不会夺走他的财富,又怎么会让他破落呢!”

客人回答:“但愿人人都能明白此理,勉力效法陈君的虽贫而富,不要学骂陈者虽富而贫呀。”(资料来源:《北东园笔录》)

为善最乐 助人保祖坟

再到宋朝去看一个书塾教师帮人“保住祖墓”的故事,他也得到现世的福报,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孙文祥是福建人,他在书塾教书。宋开禧年间,书塾休假,他从浦城(在福建省最北端)归家,途中经过霍童乡时天色已晚,他举目四望,想要找个栖息一宿的住处,刚好看到山边有一座草屋,于是前往借宿。

夜半时分,他听到屋内有哭泣声,觉得奇怪便起身寻视,看到屋主夫妇对泣。主人说:“我儿子没有出息,要卖掉这栋房屋,我们明天就要被迫迁往他处,所以不禁悲伤起来。”孙文祥回答他们说:“你们不必忧愁,这个事我会替你们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当孙某醒来时,发现自己昨天所睡的地方竟然是一座坟墓,心中大惊。但想起昨夜答应了的事情,便在墓旁守候。到了中午,看见一个穿着长袍的人,拿着铲子、畚箕前来。孙某问他要做什么?那人回答说:“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想把祖坟迁葬他处,将这块地卖给别人,好养活家人。”

孙文祥将自己当塾师的薪资和所剩的银两,全部送给了对方,也不留下姓名就走了。几天后,孙文祥梦见那对夫妇来拜谢,说道:“受到你的厚恩,无以为报;现在送两只凤雏来感谢你。”

孙文祥后来果然得到两个儿子,长子名附凤,次子名翼凤,日后两人同登科第,官至公卿。(资料来源:《涉异志》)

@*#

──点阅【人生之钥】──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 清朝时,宜昌县有一许翁,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以摆渡为业。清文宗咸丰年间许翁突然致富,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致富背后当有不可告人之处。许翁孙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当年,她难道就是那个客人转世投胎来的吗?
  • 一个普通女子怎样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给后人什么借镜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