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羽虫之孽应验大凶之兆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246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凤凰来仪被视为祥兆,而杂羽的鸟或是黑压压的乌鸦意外现身,在史书五行志中视为“羽虫之孽”之一。中华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从来就很重视“天人感应”,认为“羽虫之孽”是一种凶兆。《汉书》中就提到刘歆的“羽虫之孽”的说法,来看看三国时代的几个“羽虫之孽”,对应史实如何征验呢?

曹魏的羽虫之孽

曹丕登基为魏文帝的第三年(黄初三年),一群苍黑色长颈赤目头无毛的秃鹙鸟现迹雒阳芳林园池,秃鹙鸟性情贪恶,头颈上都无毛,被视为凶兆。到了黄初七年又来。这次秃鹙鸟的复来,好像是来摧发凶讯似的,到了夏天时魏文帝崩逝。

后任的魏明帝继位,初时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颇有建树,可惜到了后期大兴土木,疏于政事。景初元年,明帝构建凌霄阁。这时来了黑白杂色的鹊在上面筑巢。魏明帝问史官高堂隆这是什么征象?高堂隆引用《诗经·国风》的《鹊巢》一句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回答明帝的问题。他为明帝解析,目前鹊鸟在这里作巢,未来鸠会来占据鹊鸟的巢,指向“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恐怕未来将有他姓的王公将把圣上赶走,不可不深虑。魏明帝听了之后,脸色变了,心情显然受到影响。

过了二年,到了景初三年,在雒阳芳林园池又来了一群秃鹙鸟。这是秃鹙鸟群再次出现在这里,凶鸟去了复来,历史经验告诉人将有大丧。魏明帝心中觉得不祥,非常厌恶这群秃鹙鸟。魏明帝真的就在这一年崩殂了,时年仅三十五岁。此后继位的魏帝实权被辅臣架空沦为傀儡,26年后,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真的应了“鸠占鹊巢”之象。

无独有偶,类似上述景初元年的“鸠占鹊巢”的羽虫之孽也发生在晋朝,也同样都应了验。两者之间,有不少巧合之处,在这里也顺带说一说。

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有鹊鸟作巢在太极殿(*皇帝即位之所)东头屋檐的鸱尾上,宫中另一个地方,就在国子学堂的西头也被作了巢。太元十八年太子的东宫刚刚建成,次年正月鹊鸟就在东宫西门作巢。《晋书》论断,这个羽虫之孽的现象和魏明帝景初元年的羽虫之孽同一占。

学堂是德风教化所聚之地;西头是五行中金的方位,晋朝的五行属金,《说石图》说,“金者晋之行”,又李善注说“金行,谓晋也”。所以这两个地方被鹊鸟作巢,象征晋朝被占据、教化被败坏之象。征验于史实,晋孝武帝崩逝后,晋安帝嗣位随即大权旁落臣下,后来桓玄篡位,风教颓废,东晋政权名存实亡。传到晋恭帝,实际上东晋朝政已经完全掌握在刘裕手中,才一年半,东晋走入历史。

蜀汉的羽虫之孽

三国时代的蜀国,同样也有羽虫之孽发生。

后主刘禅建兴九年十月,从益州江阳至江州(重庆古称)有一大群鸟从江南飞渡江北,在秋天候鸟北飞是逆势而为,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大群渡江的鸟中堕水死掉的数以千计。《晋书》指出,鸟北飞不能飞达对岸堕水而死有其对应的象征。那这些堕水而死的鸟对应了什么史实呢?

当时蜀汉宰相诸葛亮积极经略蜀地,一图汉室中兴,一合天下,奈何鞠躬尽瘁。在诸葛亮逝后,承续遗志的大将姜维力图完成使命,积极出兵,然而多次不克而还。蜀国诸将出战北伐中,折丧很多士兵,蜀中悍将,多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义,他们对应了那些掉在江中死去的鸟儿的命运。诸葛亮稳住天府之国,但是蜀汉的领地最终没有超过渭河,没能拿下渭北。那些逆势北飞渡江丧命的鸟儿,可说是为这段蜀汉历史终局做了预告!

东吴的羽虫之孽

三国中的东吴一样有羽虫之孽的显象。吴大帝孙权赤乌十二年四月,有两只乌鸦衔着鹊鸟堕入皇宫东侧的东馆学舍;孙权命令丞相朱据烧鹊用来祭祀。

东馆学舍是孙权所设的教府,朝中王子、将领的子弟都集在这里学习。按照汉代大学者刘歆说法,鹊鸟掉入宫中,这是羽虫之孽的征象,是因为当朝主政者视不明、听不聪将招来惩罚的一种不祥征兆。事实又如何呢?

当时是孙权在位的晚期,他听信谗言不听谏言,德衰好杀。次年,丹杨、句容及故鄣、宁国等地,纷纷发生山崩,茶陵县等地河水泛滥;太子孙和被废,另一子鲁王孙霸被赐死,丞相朱据被降职,都应了这个羽虫之孽的征象。鹊堕东馆,祸直接应在太子、王子身上,难道不是天意的示现?

这个羽虫之孽的征象也不是单一发而已 ,过了一年多,到了太元二年正月,又发生了鹊筑巢的事。这年孙和受封为南阳王,赐居长沙,当他的船行过芜湖时,就有鹊鸟在他所乘的船樯上筑巢。太子的僚属知道这事后,都忧心极了,认为帆樯末端因鹊鸟筑巢倾斜,乃是不安之象。果然,这一年孙权崩逝后丞相大将军孙峻作乱,太子孙和被废且被赐死。

中华文化秉承天人合一的精神思想,透过史官观察到的天象变化和异象的出现,规范皇帝施政,以保国祚。天有好生之德,羽虫之孽是凶兆,也是警示,从凶兆出现到凶事的发生,都预留了一些时间。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发生的这些羽虫之孽的征象都对应上了史实,结果也都是大凶,而且都是一朝一代灭亡前夕的凶兆。可惜的是,人间之人很难从发生的天象、异象中觉悟,从而逆转运势。或许可以这么说,羽虫之孽对应了历史必然的走向。@*#

参考文献
《晋书·志十八·五行志中》
《三国志》
《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下》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