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古人怎样染发?中医有一染三年不变的方子?

作者:容乃加
古人怎样染发?图:明 唐寅绘。(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637
【字号】    
   标签: tags: , ,

古人怎么染发呢?用什么染发?染发剂多吗?我们发现古人的染发方子,不仅琳琅满目,而且方法五花八门。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而且这些染发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医学家之手。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哀叹自己尚未四十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满头白发苍苍,古人也是很在意的,毕竟这是苍老的样态之一。白发出现了,以常态来说,是生命时钟转换的讯息,告示人的生命进程从上升转向了,是就要下降了的讯号。那么古人染发吗?中唐诗人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诗句“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在感叹中道出唐代男子好染须发崇尚年轻的风尚。

果然古人不仅染发,而且早就很注重染发,不论男子或女流。那么古人怎么染发呢?用什么染发?染发剂有如现代的种类多吗?从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古人留下的染发方子,不仅五花八门,而且方法多元。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植物、矿物,也有来自动物的,而且这些染发方子,多出自史上大名鼎鼎的医学家之手。

晋代葛弘

葛弘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几个染发古方,民间应用广泛。

*渍牛胆槐子:

“古方明目黑发,槐子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十日身轻,三十日白发黑,百日内通神。”

这是吞服的药丸:做法是槐子浸渍牛胆中,然后阴干一百天后,即成。葛弘说每次饭后吞一枚,三十天白发变黑。

*醋浆煮豆:

“醋浆煮豆,漆之,黑如漆色。”

这是流质染发剂,做法是以酿醋用的流质酵母,即醋浆来煮黑豆,煮出黑漆般的浓汁,趁热染头发可以用来染出黑漆般的发色,当然胡须也能染。医家说“必效”。

《外台秘要》收录加强版的做法:取细粒乌豆四升,以醋浆水(酿醋用的流质酵母)四斗(四十升),煮成四升浓汁,去掉乌豆备用。然后用良好的灰汁洗净头发,待干,用煮好的乌豆汁热涂头发,用油帛布裹头发睡觉,经一宿再拿掉布,让头发干燥。接着再加强护发,用熊脂抹遍头发,以油帛布再把头发裹起来护理润泽,就可以达到发黑如漆的效果。医家说一涂三年不变。

*锻石胡粉膏:

“取锻石,胡粉,分等。浆和温,夕卧涂讫。用油衣包裹,明日洗去,便黑,大佳。”

“锻”本来也作“碫”,是用来锻炼金属斧具的砺石。胡粉是白米粉和脂涂面的粉。取分量相等的锻石和胡粉,和上温水调成浆,就能调出染发剂。染发之前,先将头发洗干净,晚上睡前将染浆涂抹在头发上,用不透水的油衣包裹好,裹着睡一晚,到明日洗去染浆,染出的发色黑黝黝,效果很好。此剂也可以染须毛。

“拔白毛”转黑发法:

这个良方,适用于白发量极少的时机。拔去白毛发后,以上好白蜜敷在发根囊孔中,就能生出黑毛。现代有不少女子觉得眉毛太稀而去纹眉,《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在想要长眉毛之处,用针挑伤,敷蜜,会生出黑眉毛来。

古籍还记载了延年拔白发的良辰吉日,如下:

(黄历)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二、十三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十日。

唐代孙思邈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的记载,说到“蓝草”可以染色:“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其茎叶可以染青。”蓝的果实和茎叶都具有染色功用,用法不同,久服蓝的果实头不白体态年轻;若使用蓝的茎叶汁液则可以出染青黑色来,这也是“蓝染”的原料。(《通志》说“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靑。)

那么华发早白有解方吗?《千金翼方》记载了“瓜子散治头发早白”。

唐代王焘

唐代时,想让白发还黑的不分男女,唐玄宗时期的医学家王焘编写的《外台秘要》,记载收录古来的染发配方很多,也是人们染发需求的反映。举例来说:

乌麻丸:将乌麻九蒸九曝,然后捣末,再以枣膏和成丸,经久服用。

木槿叶洗染剂:将木槿叶捣碎取汁,以热汤和汁洗头发。

黑椹水:常常取用黑桑葚水洗发即黑,也可以直接用浓汁涂敷头发。

生麻油乌梅护发油:取用生麻油浸渍乌梅,用来涂头发。

服菊增年变黑发方:在黄历十二月上寅日采菊花,这种菊花的根茎唤作“长生”。取“长生”阴干一百日,取等分,合捣一千杵,然后过筛,加上蜂蜜和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小,即成,有增年还少效用。每日三服,一次七丸,一年白发变黑,二年齿落复生。

明代

到了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宋诩的书《竹屿山房杂部》中,记载了当时流行的黑发美发的染剂、保养品,琳琅满目。举二例如下:

黑发膏:

材料:侧柏叶、柏苓、百药煎、芽茶、何首乌、旱莲草蕊、酸石榴皮、青胡桃皮、香附(以上各一两),青盐(二钱半)。

做法:材料先咬过(*唾液有用处),然后放瓷器内用水煎,煮到三四沸,放冷入生姜汁(七两),早晩用来抹髪。滓还可以再煎再利用。

洗发皂:

晒干旱莲草(即鳢肠草),用肥皂炒燥削成末,每日沐洗须髪,可以让白发变黑,掉发的可以再生,头发稀疏的可以长出新发来,让头发变浓密。

牢牙乌髪方:

旱莲草(七八月间连根茎叶取酒洗净)一斤用青盐二两腌过三晚,然后放瓷罐内火煨。碾成细末贮瓷器收藏备用。晨起用来擦牙之后吞下。这一方可以牢牙兼乌发。

以上的染发方法和方子多出自古代中医学家之手,从晋唐以来都有书籍可考,更宝贵的是,这些方子染发的功效经过时光的淘洗依旧“不褪色”,因为中医是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活力,再辅以外在美。如果能够再发扬光大出来,一定“超流行”。让头发转黑和养肾养生是连带一体的关系,远在古代的中医学中已经有了阐述。护发是中医全方位的养生护理的一环,和现代使用化工染剂来染发是截然不同的路子。@*#◇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