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10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兰阳博物馆结合复兴国中“生活科技课程”,10月16日、17日在宜兰县政府文化局东广场举办一场手作噶玛兰家屋活动。由2位噶玛兰族耆老潘金荣及张木财和博物馆研究人员指导学生,完成缩小版的家屋实作。透过“家。屋”教案设计,带领学生认识噶玛兰文化、传统家屋材料与工法,让学生了解建筑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宜兰文化局表示,600年前噶玛兰人在兰阳平原定居繁衍,从考古及文献资料所述,噶玛兰族传统家屋为低干栏式建筑。清代时期,因受汉化影响改为土墩式建筑发展,以木柱撑起、竹子做骨架、屋顶覆以茅草,墙身编有菅蓁、竹,并夹茅草、牛粪及稻壳等,从中以藤皮绑系搭建而成。
文化局希望从实作过程,连结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让宜兰孩子知道家乡土地发生的过往与先人智慧,增进对在地文化的认识与情感。
本次家屋体验活动,以仿制四分之一缩小版的土墩式噶玛兰传统家屋,兰博邀请花莲县丰滨乡新社部落潘金荣及张木财两位噶玛兰耆老,指导学生制作噶玛兰家屋。其中高龄78岁的潘金荣耆老,担任过新社部落头目及新社村村长,曾创作或改编多首噶玛兰歌谣,透过邀请噶玛兰耆老们回到兰阳平原,教导复兴国中师生兴建噶玛兰家屋,对于噶玛兰文化复兴与传承深具意义。家屋完成后也立即举行祈福仪式,并祈祷疫情快快退散。



活力充沛的兰阳博物馆不仅在馆内办理观众喜爱的各种展演活动,还主动到学校服务、深入社区,3年来深入校园已服务532个班级,有1万多名宜兰学生受惠。
此外,为深化宜兰县国小社会领域课程,11月份的兰阳博物馆入校园课程“写在地底的历史”及“泰厉害了雅! ”即将于10月22日开放报名,希望做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教学,增进课纲核心素养,并加强在地知识与学校的连结。欢迎宜兰县各学校踊跃报名https://reurl.cc/524oLM。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