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0年09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近期国内腹泻疫情上升,中秋节连续假期即将到来,疾病管制署提醒,民众与亲友烤肉、聚餐,注意饮食安全,避免生食生饮,应将生熟食分开处理,彻底烤熟或煮熟后再食用,并落实正确勤洗手、有症状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以降低肠道传染病感染或传播的风险。
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上周(9月20日至9月26日)门急诊腹泻就诊累计113,361人次,近几周呈上升趋势;往年中秋节当周及后一周出现腹泻就诊人次上升。全国近四周腹泻群聚通报,皆高于2018年同期38件,及2019年同期37件通报案件,今年共接获58件,其中有24件检出阳性,以餐饮旅宿业(10起)及校园群聚(8起)为多,检出病原以诺罗病毒为主(19起)。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坦言,其实很难去了解今年通报案件较多的原因,但新增10至20件个案都在正常范围内,另若人员接触到、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出现群聚感染。
预防医学办公室防疫医师林咏进一步说明,若食材不新鲜、长时间未以低温保存或未彻底煮熟,也就是生食的中心温度未超过70℃,食用后就容易引发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肠胃炎主要症状有水泻、呕吐等症状,通常症状会持续1~10天,并依患者年龄、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症状及严重程度,抵抗力特别弱的人,症状会比较严重。
疾管署呼吁,民众欢度中秋佳节,不论聚餐或烤肉,应确保食材新鲜、生熟食分开处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食材,并以肥皂勤洗手。如有疑似症状,应避免处理食材,尽速就医及在家休息,并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如需外出者,应佩戴口罩,并做好手部卫生,避免传染给他人。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