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平台推荐 - 体育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font print 人气: 97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当您与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见,或者萍水相逢遇到了新朋友,想必会马上伸出手来行握手礼。噢!等等,瘟疫横行,社交距离……

在中共病毒泛滥之前,或许握手是个不错的见面礼节,可是如今人们并不想近距离接触。那么还有哪些见面的问候方式呢?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向古老的中国寻求一些古人如何互相打招呼的方式。 其实,握手从来都不是东方的传统。众所周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礼仪之邦”,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实际上,自周公作《周礼》起,中国古人就系统规范了不同方式的相见礼,有平辈对平辈之礼,平辈对长辈之礼,以及长辈对平辈的还礼。这些礼仪皆不需有任何肢体接触,大方而美观,简单而含蓄。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人都有什么见面问候的方式吧。

1) 拱手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这种行礼手势是两手互抱、合于胸前。《礼记》中说,在路上见到尊者或老师,要快步走向他,正面对着他拱手行礼。

这种行礼姿势在今天的一些亚洲地区仍然很流行,人们通常也用它表达感谢、祝贺、道歉或恳求某人帮忙等等。

拱手时候,要注意男士是用左手握住右拳;女士则用右手握住左拳。如果您做反了,那通常是在丧礼时才用到的手势。

2) 鞠躬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在作揖时,古人常会伴随躬身前俯或屈膝的姿态,叫“打躬”,以表示谦卑和恭顺。

单独的鞠躬礼上身前俯,双手垂贴于大腿两侧。鞠躬礼也是一种西方的正式礼节,过去在西方的皇家宫廷中很流行。今天,在许多亚洲国家,仍然是一种很普遍的问候方式。

鞠躬的礼节因国家而异。在韩国和日本,鞠躬是很普遍的,而且接受鞠躬的人还要同样鞠躬回敬于对方。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比较重视礼仪规范,如果见到上级(例如经理、老师和长者)必须向他们鞠躬问好。

3) 抱拳

(神韵艺术团官网)

抱拳礼多见于习武之人。如上图所示:左手手掌伸直,右手用力握住拳头。古代武人全副盔甲,手持兵器,不便躬身下拜,抱拳一击为礼,真是威仪赫赫。

关于此问候手势的来源有几种解释。其中之一就是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是文武双全的意思。因此,抱拳礼常用左掌右拳,以示友好、敛藏锋芒之意。反之左拳右掌则带有攻击性。

4) 万福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万福是一种很别致而美观的问候方式, 适用于女子,流行于宋代以后。古代女子往往口称“万福”问安,同时双手在胸腹部重叠,膝盖微弯为礼。

5) 作揖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作揖通常作为古代相见礼的统称,大约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成为习俗了。

最初的作揖又分土揖、时揖、天揖。土揖为双手合抱前伸,行礼时推手微向下。现在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时揖为双手平伸推向前。现在多用于平辈之间;天揖为双手合抱向前,略微上举。现在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作揖时男左手在外,女右手在外,低头俯身以示谦恭之意。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在心在行为上的体现,因此有“揖让而天下治”的说法。

6) 合十

六种复古的见面问候方式
(神韵艺术团官网)

合十是佛家经常使用的问候礼节。和尚通常会合十与人打招呼、表问候。当然不只是互相问候,还有祈祷,面对尊者或者敬佛时也同样使用它。

在瑜伽或一些南亚地区的传统中,也常使用此礼节。方法是将两手掌轻轻合拢、对齐并至于胸前。手指轻轻地扣在一起,指实掌虚。前臂放松,肘部向外,几乎形成一条直线。

* * *

以上几种见礼方式,不仅卫生、礼貌,也适用于人数众多的场合,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很好的体现内心的敬意和谦恭,颇为适用于在瘟疫流行的时代。人们在行礼时可以留出“社交距离”,同时也提醒自己不忘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敬。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古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因为它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古代人们的坐姿主要有三种:“趺(音“副”)坐”,即双足交迭,盘腿而坐,类似佛教中修禅者,所以又称“跏趺坐”;“箕踞”,即两腿前伸,全身像簸箕形状;“跽(音“计”),即跪坐,臀部压在后曲的小腿和脚上。在没有宾客时,坐姿可以随便一些,好像上面的前二种,但是如果和尊者,长者,朋友交谈,或在议事,宴会和招待客人时,就要采用礼貌的姿式──“跽“了。
  •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介绍”一词使用的相当频繁,一般指沟通双方的第三者的言语或行为。但在中国古代,“介绍”是礼仪中的一种传话方式。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汉武帝的武功与文治盛极一时。
  • 《七德舞》起源于《秦王破阵乐》,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是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贞观七年,唐太宗亲制《破阵乐舞图》,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正式更名为《七德舞》。
  • 和皇帝生日同一天,也是带有贵人命吗?宋代时,有个四川人许志仁到京城临安求官职,浪迹京师几年也没求到职位,眼看所带的资财就要耗光,这一天他遇到了贵人……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