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传说》之王喜外传(六)

作者:岳小兵
(图: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49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六章 韩信功高受戮 王喜死后顿悟

这里要说说韩信的内心世界了。在韩信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之后,韩信的谋士蒯通开始对韩信展开一番游说。蒯通善于看相,且对天下局势了然于胸。从面相学上,蒯通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言”,意思是劝韩信反叛刘邦。他分析天下局势,劝韩信据齐地为王、号令天下,说了“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的一番大道理。

然而,天生侠义的韩信并不为利所动,他对蒯通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意思就是说,韩信对于刘邦是感恩戴德的,受人恩惠当涌泉以报,怎么可能反而据地为王、恩将仇报,这种见利忘义、违反侠道的僭越事情怎么做得出来?

蒯通一看无法以利诱之,心急了,就说了一番“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典故,希望可让韩信心生恐惧,从而背叛刘邦、自立为王,自己也可直上青云。然而,蒯通越讲这些生死利害关系,韩信就越不想听,只淡淡地对蒯通说:先生就不要再说了,这事让我好好想想。

蒯通也是聪明人,知道说不动韩信叛汉,难免功高受戮,自己恐将连坐,于是就开始装疯卖傻,不再当韩信的谋士了。韩信被吕后等人用计诛杀之后,蒯通仍遭到连坐,还是难逃一死,这是后话。

话说韩信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后,首先召见那位曾在他落魄饥饿之时分给他食物的漂母,赐她黄金千斤。同时,韩信也有着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他找来了那位曾在闹市凌辱他、让他承受“胯下之辱”的无赖,非但没有报复将其羞辱,还让他当上楚中尉的小军官,并称他是“壮士”。由此可见,韩信忍辱负重的心胸之宽广、能忍人所不能不忍之功力,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再说说韩信胸襟宽广的一桩逸事。就在韩信灭楚之后,项羽自刎于乌江,楚人哀嚎、无限惋惜,有一位曾受项王恩惠的楚国死士,得知项王死讯之后,义愤填膺,想亲手替项王报仇。

那一晚,夜黑风高,他趁着众人酣睡正甜的时候,潜入齐王宫殿,用迷药熏倒夜间守卫众人,正准备入室刺杀熟睡的韩信。但这一幕,被守在齐王寝宫外头树上的王喜瞧见了,他立刻射出连环镖,让这位刺客顿时仆倒在地、动弹不得,然后王喜大呼警卫,众人才将这刺客抓住。

在这一场惊闹声中,齐王韩信醒来了,众人都说要立刻诛杀,韩信便问这刺客为何来此,刺客原不想说,只愿事败受戮。韩信看这刺客也是一脸忠义,便亲自将其松绑,这一意外之举让那刺客心中一震,心想这韩信也不是大恶之人,于是就说了复仇的原委。

韩信听了之后,非但没要诛杀他,反而夸他为义复仇、颇有古风,便要人拿百金相赠。在韩信突来之举的感召之下,这义士立即服软、杀意顿消,但他未能替恩主复仇,心中有愧,只好南面三拜,然后咬舌自尽。众人都来不及施救,这英魂就飘飘而去。韩信也感叹这人侠义,吩咐下人好生料理他的后事。

说了这段往事,就知道韩信不但能忍,而且还心存厚道,对仇人如此,岂能对恩人起了反叛之心?这一点,刘邦至死都不明白,用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

刘邦对韩信的怀疑要从韩信打下齐国说起。史书上都说,韩信打下齐国之后,刘邦还在被楚军围困之际,自请封为齐王,刘邦表面上虽隐不发作,但对韩信的杀意自此萌发。

大家不妨想想,天纵英才且用兵如神的韩信,难道不知道主君有难时,上书请封自己为齐王是犯了兵家大忌?韩信当然知道,所以他上书请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这一点刘邦又没看透,总是忌惮韩信对他的威权步步进逼。

要知道,身处于楚汉对峙、局势紧张的当下,韩信虽然屡战屡胜,但一些部下也还在观望之中,如果他们认为刘邦对功臣如韩信者百般刁难,有的就会离他而去,成为墙头草、关键时刻倒戈相向。这一点,韩信是看得很透彻的,所以他请求刘邦封他“假齐王”,以杜悠悠之口,这就是领导统御,这就是对军心最大的鼓舞。刘邦始终没看透韩信的真心想法,一直防着韩信有朝一日将取代他。

这个“假齐王”的假字是有学问的,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如果刘邦是位明君,他愿分封功臣,会将假字除去,让这韩信当真齐王,韩信定是更加知恩图报的。但事实上,刘邦却寻衅将韩信降为淮阴侯。从此,韩信只有任刘邦宰割的命运了。

那一天,萧何和吕后合谋,萧何计骗韩信入宫,其实韩信那时已知必死无疑,但心中仍存一丝仁君不斩杀功臣的期望,他对身边护卫说,有人想跟我一同入宫吗?不想入宫的请自去,请大家珍重。那时,王喜对韩信说,吾愿随侯爷前往,虽万死不辞。韩信拍拍了王喜的肩膀,说好样的。

这一去,韩信一行人成了瓮中之鳖,韩信身殒,这几位随同入宫的随从都成了吕后的刀下英魂,王喜也惨遭刎颈之灾。

王喜死后,他的灵魂飘然离身,他只觉得颈项一抹凉意、却无太大痛楚,他恍惚间似乎见到一位尊者对着他笑,耳际间忽然响起“愿助圣主下凡扭转乾坤、再造宇宙,若违誓言,天地不容,任凭圣主处置”那众人朗读誓言的巨大声响,刹那间,他似乎明白什么了,但又突然什么也记不起了。

所谓死有重于泰山,兑现了史前誓言的王喜就有这种崇高的感觉,身死之后,其灵魂离开躯体感到飘飘渺渺,却是轻于鸿毛,妙不可言!对于“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者”,又找到了新的注解。@*

点阅【地仙传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天使们住在星星花园里,这里每朵花都象星星一样闪光。有个小天使飞出了星星花园,她想到外面去看看。 她飞呀飞呀,前面忽然出现了一座山,山顶上有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 地被植物
    《致爱丽丝》从我的指尖流泻出来,窗台上的眼泪花儿和窗框上盛开的三角梅沉醉在我的琴声里,她们的身影在阳光下、在琴声中摇曳。 啊,这是陪伴我成长的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 一度遭受催泪弹和武装机械攻击,学生在硝烟弥漫的环境岌岌可危,令全世界瞩目。
  • “如果我能飞一次,仅一次,该多好啊!”那时年少的我憧憬着,期盼着。虽然鸟儿嘴里嘲笑我痴人说梦,但是也跟着我一起憧憬,她听北方过来的大雁说,北方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想,如果我也能飞,她就可以和我做伴,一起看看去了。可是那是不可能的,哪有一棵树会飞的?
  • 夏日的夜晚蛙声一片,萤火点点,栀子花暗香浮动着,她坐在窗前读着一本书,那本书是她从年幼时便开始和大人们一起阅读,曾消解了她无数的烦恼,抚平了诸多的不平,解答了无数的疑惑。尽管此时的境遇,是她未曾遇到过而无法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以及方法所能摆脱的。但是,她知道,那本书会告诉她答案。
  • 似乎是相同的场景,她在洗脑班门口,拉着妈妈的手,脑子中满是疑惑,妈妈为什么要关在这? 而此时,她的妈妈,在派出所门口拉着她的手,质问警察:“我的女儿没做任何坏事,为何还要抓她?” 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后,时空仿佛在脑中错乱,谁都没想到,迫害已经延续了又一代人。
  • 世间有暴政的地方就有墙,有墙的地方就能掩盖、就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有人追寻光明,有追寻光明的人就能推倒墙,而墙推倒了,就是桥。
  • 在小慧沉痛的叙述中,阿斌不曾拦腰切话,遇疑插嘴。但想到妹妹年纪轻轻,竟被骗,离乡背井、流落异地,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看上去,她也比过去坚强了,成熟了。
  • 阿斌忽然想到,姓秦的既是骗徒,一定不会说实话,他可能把小慧贩卖到苗栗,也可能更远,但绝不会在嘉义……
  • 四周雾浓如墨,阿斌不知身在何处,只见有一圈光亮的树干,粗粗密密地隐约雾中。他还有些知觉,老觉得自己在不停的摸索,想逃离这片浓雾迷离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