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Cole – The Voyage of Life

汤玛士柯尔的“生命之旅”

作者:Wei J C
Thomas Cole,《生命之旅-童年》( The Voyage of Life – Childhood ) ,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华盛顿DC 国家画廊长年展出汤玛士柯尔(Thomas Cole)的四幅大型油画“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站在这四幅画前,脑中不断涌现许多讯息,非艺术的多过艺术的。都是有关这个年轻国家里那些开疆辟土的人……

关于汤玛士科尔

汤玛士科尔一八〇一年生于英国,十七岁时与家人来到美洲大陆,没有受过正统绘画训练,却被视为美国哈德逊河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的创始人,他把欧洲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风景画画风与技巧转换成北美的大山大水。柯尔生于英国却是像早期典型的美国人自学而成,他与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同是十九世纪中叶的超验主义者(Transcendentalist),他们身体力行用绘画诗文和宗教信仰传达了“美国精神”。而英国成长的经历与教养背景,给了科尔另一种视角。他的人物画并不像学院派训练出来的准确,但是风景画却能让人屏息凝神,荡气回肠。

他定居于纽约州哈德逊河谷,科尔是第一个探索这片土地的人,他坐着汽船在山谷中旅行,进入山区,并在那里绘制令人叹为观止、鼓舞人心的风景画。除了家乡卡茨基尔和阿迪朗达克山脉(Catskill&Adirondack)的美景,他也用画笔记录下美国十九世纪中叶的田园生活。他的风景画带着淡淡寓言式的哀愁,在那个时代他已经在绘画中提出自然将被毁坏的预言,人类的科技文明在破坏着自然界景观。 柯尔是个有着基督教义信仰的人,他认为这些开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他的作品,暗示着一种审判或灾难可能迫在眉睫。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是美国最早的“环保”主义者吧!

一八四八年,柯尔逝世于他热爱的卡茨基尔的家,只活了四十七年。

“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 1942)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总结一生的信仰之作。四幅画作分别为人生的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Thomas Cole,《哈德逊河上阳光明媚的早晨》(Sunny Morning on the Hudson ), 1827, 90 x 132.52 cm , Oil on canvas,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公有领域)

关于生命之旅的童年(Childhood)

在一座陡峭山峰之侧,一条溪流从深深的洞穴中流出,山峰隐藏在云层里。从洞穴里划出一条船,船由天使主导航行。金色的船头与两侧被雕刻成天使的形象,船头的雕像手中高捧计时器,船上装满花蕾与花朵,船中乘载着一个带笑的婴儿坐在天使的前方,航行中的船不论朝哪个方向、哪条路线去,都将受阻于两岸茂密的牧草和遍布的鲜花。前方太阳冉冉升起,绚丽的光芒照射着群山与金色的航程。

黑暗的洞穴,是我们尘世的起源和神秘过往的象征。

有“沙漏计时器”领头的“船”,描绘了我们在时间里所承受的流年偷换。“船”在这四张图里是不变的主题。童年之船沐浴在清晨的玫瑰色光中,繁茂的花朵植物是儿时生活欢乐的象征。密集的小沙洲和局限的场景,表达了童年的狭隘经历及其快乐与欲望的本质。画中前景是埃及莲花象征着人类的生命。欢乐和惊喜是童年特有的情境。

生命之旅的青年 (Youth)

这条溪流来到一个场景,富裕的树木遮蔽了河岸,青翠的山丘形成了高山。前一个场景的婴儿已成为一个稚嫩又带有些男子帅气的青年人。他现在独自驾驶着船,并且自己掌舵。守护天使在岸上,跟他挥手告别。男子信心十足和热切期望的身形,朝向前面上方一座云气建造的城堡,那是青年的梦想国度。守护之灵在溪流的岸边,带着严肃而温和的神情,似乎正在呼唤浮躁的旅行者“放慢速度”。美丽的小溪带着船只向空中的宫殿而去,远方有个转弯处,在树下惊鸿一瞥处,有个迅速直行而下的岩石峡谷。而年轻的旅者却只顾凝视着上方那云气结集的圆顶建筑,无视于未知与险恶正在转弯处等候他。

这幅画描绘的风景是——清澈的溪流,高耸的树木与山脉,无限的距离和透明的氛围——青春的浪漫之美。但什么是真实的?华丽的云朵宫殿,其最辉煌的圆顶也只有一半显露出来,在青年眼中它却真实而高大,是青春追逐的梦想。云中水晶般的圆顶是向往荣耀和名望的标的,然而在名利的追逐过程中,往往忘记了时间是如此的快速,当时间之流一扫而过,只能随着急流流向永恒的大洋。

Thomas Cole,《生命之旅-青年 》(The Voyage of Life –Youth),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领域)

生命之旅的中年 (Manhood)

风暴和云层笼罩着崎岖而沉闷的景观。在令人惊悚的光线中,船身正趋近即将到来的悬崖。湍急的溪流猛烈地冲向黑暗的峡谷,卷起层层浪花,飞向薄雾笼罩的海洋。船在湍急的水域中浮沉,航行者已是一个中年人,正在恳求上天施予援手帮他摆脱险境。乌云中隐现的恶魔在空中盘旋,守护天使却平静地坐在云端,看着这位受到惊吓的航行者。

“麻烦”是成年时期的特征。在童年时代,没有挂念与责任;在青年时代,没有绝望一词。只有当经验告诉我们世界的现实情况时,才能领会到早期生命的金色面纱,以及人到中年的深刻而持久的悲伤。在这张图画中,阴沉黯哑的音调,相互冲突的元素,被暴风雨撕裂的树木,都是寓言;依稀可辨的海洋,描绘了航行者正在接近生命的尽头。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使人陷入了困境。旅行者谦卑的向上苍祈求,表明他依赖一个高级生命的援助,信仰使他相信能免于近在咫尺的灾难。

Thomas Cole,《生命之旅-中年》(The Voyage of Life – Manhood),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领域)

生命之旅的老年(Old Age)

茫茫云彩在浩瀚的午夜中肆虐。在世界最后一片阴霾的海岸中,可以看到几块贫瘠的岩石。这些形成了河口,被风暴打碎的船,破碎了的沙漏计时器在深水中滑行。航行者现在是一位老人,云层中有一个开口,老人仰望着一道从云层中直射出来的辉煌光芒,天使们看着下方阴深的地界,仿佛是欢迎老人来到不朽生命的避风港。

生命之流现在已经到达了海洋,所有的一切都将在这里安歇。到了晚年,对世界缺乏兴趣,画里的周遭不再有任何绿意生机。破碎的船只和沉落水中的计时器,显示时间将结束。肉体存在链正逐渐消失,心灵却瞥见了不朽的生命。天使的现身,直到航行者失去知觉,向他显露出来是满脸喜悦的面容,老人终于到达从未见过的奇异场景。

Thomas Cole,《生命之旅-老年》(The Voyage of Life – Old Age),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领域)

结语

看这四幅画让我想到南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短短几句就把人生三个阶段的情境说完,只是说得太透了,少了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在我看来,柯尔的四幅画表现的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叹,人来到尘世中的一种纠结过程,最终仰望与安息在神的救赎中。

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无疑是个蓄意待发的年代;在麻州(Massachusetts)有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诙谐的演说与诗文;康科尔(Concord)的华尔登湖畔(Walden)有大卫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在那里种豆子;哈德逊山谷中则有汤玛士柯尔埋头画着新大陆的锦绣山川,为这年轻的国家创造出一种有别于欧洲的新的视觉语言。柯尔的哈德逊河画派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美国风景画家。虽然他从来没有以什么画派自居过。@#

Thomas Cole,《失乐园》(Expulsion from the Garden of Eden ), 1828, 100.96 X 138.43 cm, Oil on canvas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assachusetts(公有领域)

——转载自《艺谈ARTIUM》 https://artium.co/zh-hant/node/141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称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影戏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将中国濒临式微的传统皮影戏在美国发扬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宫演出。然而在她弥留之际,红门剧社的风光已不如从前,她没有后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戏遗产何去何从?
  • 1923年,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姨妈时,被中国古老艺术——皮影戏深深吸引。这位美国女孩终身未嫁,用尽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戏的创作、演出中,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受邀赴白宫演出。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一年四季,天道循环。从二十一岁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环中多了一季特别的存在——神韵季。第一次邂逅神韵是在渥太华,那天我迟到了。看到的第一个节目是精忠报国。大幕揭开,我的眼泪跟随而下。
  • 历史上的今天,徐悲鸿:生命本是天上来,却撒彩墨在人间。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画中神仙卷。
  • 提起杜莎夫人,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蜡像馆。的确,她的一生跟蜡像有着不解之缘,命运多舛,她的坎坷经历又缔造了她的传奇。是什么原因使她开始学习制作蜡像?她又是怎样与法国王室结缘?她最恐怖的经历是什么?她又为何背井离乡远赴英国?第一个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 2023年4月中旬,经好友推荐,喜欢艺术的我认识了旅居瑞典的中国画家范一鸣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观赏他的画作,听他聊创作灵感和中国文化。我也顺便采访了他在中国时的遭遇。
  • 对文艺复兴艺术感兴趣的人很快就会熟悉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这个名字,他不但是佛罗伦斯的建筑师、艺术家,还是艺术史学家。1568年瓦萨里汇编的《艺苑名人传》(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艺复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纪意大利许多顶尖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识。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认识15世纪的艺术前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