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武)两用的智慧

敦煌莫高窟217窟壁画《破阵乐舞势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31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中国古典舞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许多与武术类似的动作,如“弓箭步、大射雁、大刀花、飞脚”等动作,这些动作只听名字就充满了武打的意味。其实中国古典舞的身法的确是来源于武术,舞蹈与武术同宗同源,舞蹈武用是武术,武术文用是舞蹈。舞蹈采纳了许多武术的身法,然后将肢体动作拉长放缓,变成富有美感、韵律感的观赏性表演,完全没有了武术强硬的特质,反而会以美的形式唤起人们的崇慕之心。历史上,许多智者发现了武舞相通的特性,并将用于两军对战的武术化为观赏性的舞蹈,如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南北朝的《兰陵王入阵曲》等,而历史上最著名的武舞当属唐太宗时的《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原指唐初将士凯旋得胜时演奏的军乐,后来秦王李世民打败叛军刘武周后,河东的士人庶民欢歌起舞于道旁,将士们见状便用破阵乐的曲调,唱起一首新诗作和,曰:“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刘武周治下叛军军无储粮,常常劫掠百姓,于是河东人们视秦王为救星,秦王治下的将士也能与民同乐、与民同歌。《秦王破阵乐》后来之所以声名远播,大体是由于唐太宗当初救民于水火的仁德的感召力。

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帝后,深知“天下当逆取而顺守”、“为政本乎仁义”,然而战争初息,新败的降军未必心服。于是他决定将数年间开疆拓土、拨乱反正的功业以乐舞的形式宣威天下,而破阵乐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唐太宗李世民(公有领域)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亲绘舞图,将军阵融入其中,舞蹈队形“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像鱼丽、鹅鹳”。“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陈之形”,又命128名壮士披甲执戟习练队形的变化,他们“往来击刺,疾徐应节,抑扬蹈厉,声情慷慨”。舞成时声动山河、威震八方。人们在观看舞蹈时内心时而踊跃鼓舞,时而震惊战栗。乐舞再现玄甲军变幻莫测的军阵、高超的武艺及威严的军容,令观者心悦诚服,不敢再生反叛之心。

秦王破阵乐是歌舞乐三者合一的大型舞蹈,更是将武术舞蹈化的典型。唐太宗后来将此舞改名为七德舞,七德是“禁暴、戢兵、保大、保功、安民、和众、丰财”,他认为帝王必须具备这七种德行功勋,并借此告诫后世子孙勿忘大唐创业的艰难与守成的不易。破阵乐的名气,不仅传遍了九州,更跨过东洋,传入扶桑(日本);越过丝绸之路,传入天竺(印度),使当时四方夷族都闻知中土有一位大唐圣德天子;万国皆崇慕欣欣向荣的唐王朝。

古人曾说:“江山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将有百代的延续;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将有十代的延续;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一代的延续也不能到头。”善良慈悯的胸怀能够感化人,暴力强硬的手段只能使人惧怕一时。能够以舞蹈的形式宣扬善德,不动刀兵而威震远夷,这着实体现了唐太宗的胸襟与美德。

在阅读史籍时,我们常见“舞、武”二字通用,在史记中记载的“鸿门宴”一段叙述中,刘邦的谋士张良对刘邦这样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其中一个惊心动魄的“舞”字,所指的并非是一般的舞蹈表演,而是一次充满杀气的武术展示。再比如晋书祖逖传中记载道,当祖逖听到半夜鸡叫时,就起身练剑,这里史书中的原文写的是:“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从而演变成脍炙人口的一个成语:闻鸡起舞。这里的舞,明显指的是练习武术,连表演的性质也不存在了。

其实这“一武(舞)两用”的背后,蕴藏着神传文化的博大智慧。道家先祖老子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中国人的思想中有阴阳的理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有无”相对、“阴阳”相生,事物有正负、难易、长短等等,这是道家思想中宇宙运行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当然,同样的道理在武术(舞蹈)中也是一样适用的,武术是用于实战的,虽然说以武止暴的结果可以安定天下、保护善良的百姓,但是武术的手段本身毕竟是强硬的、暴力的,甚至要通过流血才能够达成目地的。于是,为符合阴阳互补的宇宙规律,舞蹈应运而生。她源于武术,却有着柔和的特质,能够以善与美感化观众,虽然不动刀兵,有时却能比金戈铁马更加强大。此外,舞蹈的身法是源自武术动作,武术动作是在实战中千锤百炼而成,一招一式都不能改动分毫,所以保证了这些动作历经数千年不变,而中国古典舞也成为有数千年基奠的艺术。由此可见,一武(舞)两用的智慧真是非同凡响、深不可测!(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些观看了神韵的人都说神韵是一场净化心灵的艺术享受。
  • “很美好! 我真的很喜欢观看舞蹈艺术家们优雅地跳舞,他们是如此的轻盈,他们看起来跳得非常轻松。 我们真的很享受其中。” 观看了神韵艺术团3月16日下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威尼斯的第五场,也是神韵在当地的最好一场演出后,设计师Beatriz Figueroa欣喜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 “演出真的很棒!我真的爱上了这个演出。这是一个非常关注人之间的关系的演出,所以我非常喜欢。尤其是那对兄弟的故事,令我感动落泪。” Nguyen说。在故事中,兄弟俩和其他修炼人在中共的残酷迫害中坚持信仰,最后得到神的护佑。“还有那位女子和信仰所遭受的迫害,真的让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太感人了!”
  • 出神入化的天幕设计和舞台演出的配合天衣无缝,为舞蹈家们施展才华和发挥想像力拓展时空。Nye 非常赞赏这些身轻如燕的舞蹈家们,他说:“我非常喜欢!尤其是当他们飞入天幕背景中、然后又重新出现在舞台上,这真是一个非常棒的(视觉)转换。”
  • 3月16日下午,神韵艺术团在美国威尼斯表演艺术中心( Venice Performing Arts Center)今年最后一场演出完满拉下了帷幕。动人心弦的古老故事和纯善纯美的清歌曼舞,让观众们看后都恋恋不舍。
  • 3月16日下午,神韵艺术团在美国威尼斯表演艺术中心( Venice Performing Arts Center)今年在当地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圆满落幕,精彩的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