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乙年行善,乙年得善报

作者:德惠

严家在六十甲子中的乙年行了大善,后人也就在乙年获得善报,应验了神的话语,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76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代吴县东洞庭山地区有户姓严的人家。吴县就是今天苏州市的吴中区和相城区,东洞庭山又称“洞庭东山”,俗称“东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明朝末年时,这个严家就已经是当地的大富人家了,顺治乙酉(公元1645年)时为了救济灾民,严家用尽了所有的资产,变成了一户普通人家,到了严晓山这一代又富裕了起来,成为苏州洞庭商帮代表人物之一。

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又发生了饥荒,严晓山带头捐赠谷米,同其他善士一起放赈救灾,极尽心力丝毫也不马虎:每天四鼓就起床,亲自监督操办赈灾事宜(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四鼓是凌晨一到三点间)。

一天他梦见神对他预言说“汝家乙年种德,当于乙年受报”。果然二十年后,乾隆乙未年(公元1775年)严晓山的儿子严福高中会元,选任庶吉士,授编修,充任《四库全书》校对,后入值上书房。乾隆乙卯年(公元1795年),严福的儿子严荣高中进士,授编修,官至杭州府知府,颇多善政为民众称道。道光乙酉年(公元1825年)严荣的儿子严良裘考中举人。严家连续三代获得科举功名,足以媲美城里的望族。

严家在六十甲子中的乙年行了大善,后人也就在乙年获得善报,应验了神的话语,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那么恶肯定也有恶报,善恶有报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另外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报应的到来有可能不是立即的,往往需要一个时机,例如故事里,严家乙年行的善,要到乙年才得善报。古人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真的非常有道理啊。

资料来源:《履园丛话》、《北东园笔录》

──转自正见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相的说,父亲一生救人无数,积了大德,老天爷又给增寿二十年,能活到八十四岁高寿,福荫子孙后代等等……
  • 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吕玉,老二吕宝,老三吕珍。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六岁那一年,喜儿跟邻居家孩子去逛庙会,结果一去不回,吕玉与妻子王氏一连找了数日都不见踪影。
  • 午汲小和尚并不是个和尚,而是明朝时期,河北武安市午汲镇午汲村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关于他的故事在武安祖祖辈辈流传了几百年,是一个善恶有报的故事。
  • 行善之人散发着正向能量,感应着天地间善的生命呵护,即使在命定的风雨飘摇中,都能转危为安,所以人们好说天祐台湾。人有天定的命运,同时,天会为行善之人改变命运。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有一种美德叫拾金不昧,从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报,或是发家,或是后世子孙发达,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着的《劝戒录》中记述的几个故事。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