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寒露”由何来?悠活深秋美丽长寿有妙方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1866
【字号】    
   标签: tags: , ,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为黄历的“九月节”,落在每年10月8日前后三天里,反映深秋的季候现象。

黄历九月是季秋,即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寒露”形象反映了深秋黄历九月气温下降的现象。秋分开始,天地之气转向阴盛阳衰,气候也逐步由暖和向寒冷靠近,寒露和霜降在秋分之后接续而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说了黄历九月节报到,夜里天气冷了,露气凝结成寒露,也解明了“寒露”此一节气名称的由来。

有些关于寒露的民间谚语,都鲜活有趣地描绘了寒露的特色,也提醒人注意季候的转变,例如: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都提醒人要注意全身的保暖了,尤其是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双脚。脚有整个人体的经脉穴道反应区,双脚受凉,全身都连带受凉,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寒露一到脚不露”,是基本的保健要点。中国南方的广东一带民间俗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了寒露三天后,水底下气温明显下降,就要远离水中活动了。

一些可爱的花朵儿都怕寒风,然而“寿客”花却是凌阴挺秀,那就是菊花。

《礼记》中说“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天地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寒露节气里,天地草木飘摇,然而菊花却在此时茂茂盛盛地开,圆圆满满光华耀眼,而且花期很长经霜降还不凋,也因此而得到“寿客”的封号,具有长寿的象征义涵。魏文帝曾赐钟繇秋菊表祝贺长寿的心意:“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唐代时有“君臣秋登慈恩浮图(*佛塔 ),献菊花酒称寿”的礼制(《唐书》)

寒露菊花开,宣告一年花事的尾声了,然而我们也有办法,可以把菊花的美丽、长寿存下来一些。古人就以菊花入枕、入茶、酿酒,采撷菊花的精华、不怕阴冷的活力,来活络人的身心、美化容颜和肌肤。

明代养生家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卷》提到“菊枕”,“以甘菊作囊盛之,置皮枕、凉枕之上,覆以枕席,睡者妙甚。 ”就是把甘菊装袋放到枕头上、枕席下,即直接放到枕头套里接近头部的一侧,可以助人一夜好眠。

以菊花入茶、入浴、酿酒,是古人的保健美颜方法之一。菊花是美颜圣品,“黄菊入药,白菊入茶”,美颜要用杭白菊,佐以枸杞,每天泡上一壶枸杞菊花茶,长期饮用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据中医讲,菊花枸杞茶能保护眼睛,对缓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有好处,对老年人保健也很适宜。一泡菊花茶用量:杭白菊10克、枸杞10克,放入茶壶内,加入沸汤焖10分钟,就成了美颜菊花饮。在冲泡时加入几枚大枣,可以加强健脾胃的功能,为滋补加分。以菊花入浴、泡澡,也可以使人皮肤更具有年轻光泽。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说,菊花酒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功能,“用甘菊花煎汁,同麹、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酿菊花酒讲究酝酿的时程需要一年,西汉时《西京杂记》就记载,在菊花开时,采得花和茎叶,加上黍米酿造,到来年九月九日才可以饮用。从今年九月节到明年此时,让人充满期待的好心情。

另外宋朝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补髓“延年益寿耐老方”的菊花酒作法:“菊花五斤、 生地黄五斤、 枸杞根五斤,上三味都捣碎,以水一硕(*等于十斗),煮取汁五斗。炊糯米五斗,细曲(*麹)碎,同拌令匀,入瓮密封。”

寒露来,天地奏起深秋乐章,“菊月”九月天,怎么慢活?怎么追溯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到黄花韵更高,墨池秋水染鹅毛”……赏菊饮菊花,祛百虑,悠悠然暖暖身,储存活力准备迎暖冬! @*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 那么,实际可以把音乐分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纯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绎如之境。这四如之境,又可对应元亨利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语鲁太师乐,所谈的是天地之道,是天地之大乐,是政通人和之乐,是为万世开太平之乐。
  • 元月十五日元宵节,最早称为上元节,又称灯节、元夕、小过年,这个花灯流光极为辉煌的中华传统节日,自汉代以来已经传承二千余年。元宵夜是一场灯火辉映下的情人盛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实,元宵不仅是中华情人节,更具有深刻的内涵,那是什么呢?
  • 上元灯火映天际,传花鼓声震夜空,才华佳缘交织成美事,传说中的王安石元宵对联结佳缘后继有人,古今妙联通人心,九岁小神童为元宵佳节添加一笔诗韵风采,缔结良缘,为过年后第一个十五夜增加喜乐的情味。
  • 其实,孔子对管仲的历史功绩是高度评价的。在本章说“管仲之器小哉!”可能重心并不在说管仲的不俭、不知礼,而是在大发感慨。感慨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