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天定.拨开迷雾

【命理】天灾注死者天有定 古北京大地震幼儿见证

作者:泰源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6798
【字号】    
   标签: tags: , , ,

雍正朝的庚戌年,北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地震前一天,有一个西域人上茶馆喝茶,他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刚到门口,小孩子即抱住大人的脖子,大声哭叫,不肯进屋。

西域人先是斥责了孩子一顿,随后又顺口说:“大概这孩子嫌这个地方人多吧!”便换一家茶馆,但是那孩子到另一家的门口又大哭起来,再换几个地方,也都是这个样子。

西域人觉得奇怪了,便问孩子说:“你平日非常喜欢进茶馆,可以买蜜果吃,今天为什么变了样,竟然哭闹起来呢?”

小孩说:“今天那些茶馆的卖茶人和来吃茶的人都很可怕,他们的脖子上都带着一副铁锁链,所以我不愿意进屋去。不只这样,今天在大街上来回走动的人中,也有很多人也带着铁锁链。”

西域人听了,怪小孩子胡说。在这时来了一个认识他爷俩的人,那人问他父子俩想去什么地方。父亲回答了,也把孩子的话原原本本地向那人说了。那人听了之后,也认为是孩子胡言乱语,便大笑几声走开了。小孩子在他身后说道:“他的脖子上也戴上铁锁链了,还笑话别人呢!”

其实孩子父亲的心里也半信半疑。回到家里,他告诉家人今天上街发生的事。有人认为小孩子眼睛干净,所见必有缘故,要注意才是。小孩子有两个堂兄弟,小孩子见到他们也惊说:“他们也都戴着锁链呢。”

第二天,北京城就发生了大地震,住屋倒塌毁坏无数,凡是小孩子不愿进去的茶馆,全都倒了,里面的人统统被砸死。小孩子的两个堂兄弟,也被压在墙底下。再去寻找那个曾在街上遇见的相识的人,那人也在地震时,压死在屋底下了。

小孩子能提前看到地震的惨祸,可见人类遭难的劫数是注定的。可能有人问:大地震中死的人,难道都是死命吗?内中必定有好的八字,或富贵之命,为何又会死呢?这是天运大于国运,国运大于人运的问题了。

《易经》说:“天垂象,见吉凶”,地震是上天降于人间的一种警戒,提示人间的统治者有违天意,以警告其改正;或有更朝换代,或有君王亡。也就是说此时国运出现问题,地震是上天给予的处罚和警告,而你此时此刻刚好在上天处罚的范围,国运大于人运,此时个人命运再好也无能为力。犹如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你是船上的乘客,当它真的要沉下去的时候,个人命运的好坏,何足道哉!除非你在上船前能得到预兆,或能及时逃脱。@*#

资料来源:《夜谭随录》

-点阅【命运天定.拨开迷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府,灵异的现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里。有一增城人,又穷又病,常进罗浮山采药。有一天,他采药来到一座山,巧遇两个修道人现身,他无意中听到一席话。两个修道人观星的预言竟然应验了。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如果以眼前的处境来推断一个人的终生,那可能会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变穷悔婚,而女儿守婚约,终得好结果。
  • 一帮马贼在大白天抢劫了朝廷的官银。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马贼。妇人嗓音清亮,顺风向马贼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为了追回官银,特地找你们索要。你们赶快把官银放下,否则就要吃我的弹丸了!”后况如何呢?
  • 两个年轻人都意外地娶了个“老婆婆”,后来,一个失财逃家,一个迎来娇妻美眷又得财,结果大不同,其转机的关键为何?是机运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苏扬州地区的宝应县,有个捕快叫韩五,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不能供养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响马,何不试下自己当响马,也可能抢得几个钱?买些粮来供母亲食。结果差点丢了命,然而,结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晋配的传奇。蒋生的姐姐说:“现在正有一事为难。弟媳已经准备做阿婆了,但她还是垂着头发作女儿的打扮,让她改变装束,她不同意。现在我弟弟有幸归来,事情应该怎样办?”这一对夫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故事……这一天花烛高烧,蒋生、秦娘拜堂在前,儿子、媳妇拜堂在后。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认为这是一件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财物挥霍一空,又借来的钱也挥霍殆尽,这时的他遍身长脓疮,童仆纷纷逃去,只落得与一位乞丐住在破庙中。这样的他又怎能转变为河道总督呢?
  • 清朝时,宜昌县有一许翁,年轻时,家里一贫如洗,以摆渡为业。清文宗咸丰年间许翁突然致富,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其致富背后当有不可告人之处。许翁孙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当年,她难道就是那个客人转世投胎来的吗?
  • 一个普通女子怎样挽救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人生给后人什么借镜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