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夜歌》赏析

作者:朝晖
明 沈周《韩愈画记》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45
【字号】    
   标签: tags: ,

《夜歌》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时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韩愈从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出道,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这期间也曾在地方担任小官,遭遇多坎坷。而从韩愈开始担任国子博士开始,他的仕途算是走上了正轨。这首诗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是韩愈的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意境优美的小诗。

夜歌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
念身幸无恨,志气方自得。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
(押入声韵)

“夜歌”即“子夜歌”的省称,是相和歌辞(汉朝流传下来的曲调形式)的一种诗歌体裁,李白也曾经创作了很多首“子夜歌”的诗,也是五言六句。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大意:安静的夜晚月光洒满大地,在厅堂中独坐的我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念身幸无恨,志气方自得。大意:(二十多年的颠沛流离)现在反省自身,所幸我没有半点怨恨和不平(指对社会及他人);(能在朝廷中为官)让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得到施展,我颇感满意(自得)。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大意:开心快乐的生活没有什么好忧愁的,一切忧愁的情绪都不是原来的我。

韩愈从公元786年出道至公元809年担任朝廷的国子博士(正五品上),之间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失败及参加选官考试失败。但韩愈却在诗中说:“念身幸无恨”,经历了多次不公平的待遇,他却用淡泊的心胸看淡自己的际遇,没有对社会及他人的怨恨,这只有胸襟宽广的人才能办得到。

而最后一句诗是亮点也是至理名言,“所忧非我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人的天性是纯真善良的,古代圣人提倡的返本归真的意思就是通过修行返回到您先天的本真上去;所以当一个人感觉忧愁时,那个忧愁的情绪其实是后天形成的观念造成的,不是先天纯真的我。@*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重阳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桩赏心乐事。然而在唐朝大历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属重庆奉节),一位霜鬓华发的病弱文人独上高台,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风猎猎、猿声悠悠,眼前落叶萧萧、江水滚滚。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人说红尘世间原本就是一个大的名利场,待久了能有几人不会被诱惑沉沦。守住纯净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圆容殊胜,自在逍遥、洒脱不羁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儿垂钓的童真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净无欲的纯美内心画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他从官场走来,掸去一身功名浮华,暂别尘世樊笼的束缚与喧嚣。他向深山而去,迎来十方松风水月,静看桃源仙境的清新与生机。这是他安身处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净地。他,笃志修禅的王维,在这座隐士辈出的终南山购置别业,从此往来于闹市与山野之间。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大概是大唐最唯美的一幕:宫苑深深,月色溶溶,雍容华贵的牡丹绽放芳华,踌躇滿志的天子与倾国倾城的妃子共游赏花,最顶级的歌唱家,即将率领梨园弟子以乐舞助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