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快三开奖结果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读《旷野的声音》有感

◎玛洛﹒摩根(李永平 译)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旷野的声音》,是一名美国女医生,因为推广预防医学教育计划,获得到澳洲推展训练医疗保健的工作机会,由于义务帮忙留在城市里备受歧视的原住民青年成立创业协会,帮助他们经济独立,得到原住民部落的邀约,接受颁奖,因此机缘,意外的伴随着自称为“真人部落”的澳洲原住民,徒步、漫游在险恶、辽阔、处处充满荆棘的澳洲内陆沙漠长达四月,所写作而成的心灵之旅。

澳洲原住民,在澳洲人的眼光中,是野人,是原始人,是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企图心,没有成就欲望,毫无救药的一群可怜文盲,始终不放弃传统习俗和信仰,宁可选择留在沙漠里过艰苦生活,在人类进化层级上是位属最低阶的野蛮民族。

但是,透过跟随着原住民徒步、漫游、生活了近四个月的著者,所传递出的有力见证,他们却是一群善良、热忱、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爱、充满着哲学思考能力,真真正正能以着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去开发人类潜能,创造崇高精神内涵的“真人部落”。

因为--

他们融进自然、利用自然,却让大自然不受干扰,遵守大自然规则,只取所需,留下强者繁衍生命,并且发挥奇妙的求生技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真情自在的享受生命。

他们认为上苍没有形貌,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是宇宙的精髓,却无边无际的存在,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爱,以着扩充“能”的方式来创造世界。而人类灵魂是依上苍形象创造的,能感受“爱”和“和平”,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想像力,但却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化,在一连串的试炼中,考验再考验,才能不断成长。

他们不期待肉身的完美,认为肉身内在保有的至真、至善,才是生命的至美。

他们积极探索人类的潜在本能,培养精细的观察习惯,让听觉、视觉、嗅觉、知觉达到超凡的境界,甚至不必运用言语,只用真诚、开放、包容、接纳的心灵感应,即能和彼此沟通。

他们探索事物的精神含意,认为万物皆为一体,每一生命,不管动物、植物,皆有其存在的目的,在生命与生命的接触当中,皆能给予对方学习、启迪、影响,就像一片撕碎的叶子,彼此虽然独立,但却不是对立,需要相互协同,才能成为一体。

他们不庆祝年岁的增长,认为年龄没有意义,值得庆贺的是心智上的成熟,和此人才艺、能力对群体的贡献与成就。

他们重视分享,认为美好、快乐的感觉,留存在记忆中,才是真正的拥有,而不是物欲的占有。

他们肯定自己的方式,就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名字,所以随着智慧、责任心、创造力的发展和成熟,每人一生中名字会更改好几次,以显现其人生意义。

他们惜福、感恩,每天一定进行晨祷,为新的一天、为自己、为朋友、为全世界,向宇宙、向上苍、向大自然说声谢谢。

这本书除了描述一个洗泡沫澡的城市妇女,如何摆脱文明的羁绊,回归自然,反璞归真,在沙漠里,在原住民部落里,探索文明社会人类渐失的潜在本能,感受人在大自然界里,生命与生命接触,生命与自然统整的美和善外,更对于原住民们沿袭自然、融进自然、利用自然,却不干扰自然的古老原始生活方式,和他们对生命价值观、生活观,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刻划外,对于处在极端文明的二十世纪,讲究的是物欲的占有,创新的是传统的颠覆,汲汲营营的是权位名利谋求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大的震撼外,更带给我们相当大的省思空间。

我们是不是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生命的空间,在做无谓的、虚浮的、短暂的、浅薄的、人工的外相装饰,而忽略了探索心灵内在,和生命本质的真正意义?

文明的高度发展,充塞着人性的,是不是就真的只是浮、华、虚、靡,而让生活摆荡在“贪婪与欲望”、“拥有与失去”的忧虑当中,恐惧拥有,也恐惧失去,失去了用真、用爱去和生命做统合的能力?

远离自然,人类是不是真的就丧失了部分的潜在本能,失去了反璞归真的能力,而让生命日益的窄化、短浅,以致漠视自然与物种间进化与灭亡的启示,摧残生灵、浪费资源、污染水源,让生态逐日的丧失平衡,让人类回归自然后,成为毁灭自己最主要的刽子手?

澳洲原住民,称呼我们文明人为“变种人”,所谓“变种人”,并不是指肤色或种族,它指的是一种心态,代表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就是指一群丧失、丢弃古老记忆和永恒真理的人,对照着他们所自称的“真人部落”,“原始与文明”这五个字,是不是更让我们有咀嚼、思考、反省的空间?

这是一本令人惊异的好书,不管这本书是经由真实故事写成,或是著者为阐扬人生理念杜撰而成的小说,对一个有心探索生命内涵、追寻人生本质的人来说,思索、咀嚼书中传达的真义,是丰富内在最好的飨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荒凉 (11/27/2001)    
  • 上梅直讲书–苏轼 (9/3/2001)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威登堡是17世纪十分受人尊敬的科学家, 因为奇特梦境和异象,他成为第一位以科学家身份记录撰述所看见的神灵、天堂与地狱、预知的未来……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故事中,伊丽莎白的偏见产生于她的视角和观念。当她站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用自己仅知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方式为标准去衡量达西时,达西怎么看都是傲慢的、不招人喜欢甚至是令人气愤的。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正是: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调。
    • 这八句诗,奉劝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贪图利己,谋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韦德年长,娶了邻近单裁缝的女儿为媳。那单氏到有八九分颜色,本地大户,情愿出百十贯钱讨他做偏房,单裁缝不肯,因见韦家父子本分,手头活动,况又邻居,一夫一妇,遂就了这头亲事。
    • 话说宋朝汴梁有个王从事,同了夫人到临安调官,赁一民房。居住数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当把房钱赁下了。归来与夫人说:“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东西去,临完,我雇轿来接你。”
    •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