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网上购买彩票

为什么会千古吟诵– 千年遗梦

王一丰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15日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黄鹤楼》

这首诗被推为唐诗中七言律诗第一首,称为千秋绝唱的奇作。的确,前四句巧用黄鹤的神仙故事与黄鹤楼连用,一气呵成,抒发怀古之豪情,白云千载,鹤去楼空,紧接着后四句拉回现实,日暮黄昏,凭楼远眺,烟波迷蒙,愁肠万种:何处是故乡?当年誉满天下的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见此诗而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然搁笔,无作而去,令后来的墨客骚人望而止步,使这首诗更添了奇异的风采,成就了唐诗中的一段佳话,为空前绝后之作。历代多有赞誉谓:气格超然,不为律缚,不拘对偶,纵笔挥洒,纯以韵胜。

当然不论是手法或意境都堪称唐诗中的上乘。精彩之处在于这首诗引出的黄鹤及黄鹤楼神仙故事激发了历代文人内心的真实渴望,那是对根植于整个中国本土文化的寻道梦的共鸣:修道成仙是多么令人神往!在早期的历史中人们亲眼目睹修道人成仙是颇为自然的现象,《抱朴子》、《神仙传》等书中多有记载。当修道人修成的时候,天门为之打开,修成的道人“白日飞升”– 即大白天飞升而去,或有仙鹤等吉祥物下世载着仙人远走高飞,这种景象美妙而殊胜,为世人所向往,黄鹤楼就是当年的仙人子安乘鹤经过此地后而建,可见人们对于得道成仙的敬仰。

历代的文人求道者不计其数,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李白少年时便遍访名山,求仙寻道。唐诗中的文豪很多都是修道的,然而时代变迁,能修成的仙人亦越来越少:“黄鹤一去不复返”,再难见到那可遇不可求的殊胜景象了,仅留下这个美妙的故事和这个伫立黄昏之下的空楼,这怎能不令人谓然长叹?何处是归宿?何处存真道?大江东去,逝者如斯,愁煞寻梦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种入情入理、入诗入画的“真”的大写意,同样把我们带入流连忘返、似幻似真的场景。作者当时虽已官至翰林、名满天下,但内心渴望着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这种天性流露下的作品,读罢回味无穷,沁人心脾。因为我们的生命,本性的生命与生俱来,就具有“真”这种特性,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会顿觉神清气爽,是因为大自然的“真”的特性和你的生命特性沟通起来了。为什么讲真话会感到自然,讲假话会汗颜,是因为“真”直接对应和关照着自己生命的最本质的成分。讲真话就是顺应了生命的特性,讲假话就是违背生命特性。而当生命走上一条返本归真的路时,就会体会到生命境界的升华,找到真正的自己。
  • 浪涛将时间 弹回现今 我在防波堤画上圈圈 待花好月圆
  • 愁心朝唤出愁城 总被犬狼凌 无端又惹千丝乱 眼容处、飞絮无宁
  • 武林奇才、修炼高手不断提升自身修为境界,下山历练除三害,一系列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只见远远地从天山上飞来数十把长剑,呈扇形剑阵,剑上全是清一色青衣道人。为首一人青衣道袍,头戴纶巾,面容清秀,腰佩古剑,衣袂飘飘,仙风道骨。
  • 多数人感觉 自在很难 才想放下 却还顾虑 很想潇洒 又很在意 他人的眼光 社会的期待 如何能自在
  • 秦王李世民东征,本来已如危卵的洛阳孤城,陡然出现了一股不可预测的救援之力——夏主窦建德。
  • 看似没有任何交通跟文化交流的地方,却都出现了类似的人物和事件,不由感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那么冥冥中,是谁在安排?
  • 一树梨花雨后新 春风过处草如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