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最新消息官网-金沙赌场最新消息开户-金沙赌场最新消息注册

“世风日下”是如何产生的?

刘云霞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3月27日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有很多人对目前中国的道德现状感到非常焦虑:以中国一些企业目前的诚信程度,他们怎么能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勺羹?虽然在此前很久有何清涟、盛洪、樊刚、茅于轼等一批经济学家,曾经就经济学与道德的问题产生过争论,但那时候,人们好像对中国的道德现状还没有那么悲观。而随着这大半年来中国股市股指的一路狂泻,人们终于开始使用“道德”这样的字眼来关注我们的经济界了。

事实上,除了股市,现在在中国社会里,我们的目光所及的一切,哪一样能够离得开道德的追问:从政府官员的腐败成风,到公(安)检(察)法(院)的胡乱办案、做黑社会的保护伞;从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到偷摸抢劫、大肆造假;从有毒大米、注水肉,到科学家为虚假保健品作伪证骗人;从市民公开哄抢广场上的鲜花,到哄抢“伟哥”、哄抢商家促消赠送品以致相互践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到了令人无法安心的地步。就连一向被奉为社会道德底线的医生和教师,也加入了道德堕落的队伍。这已经够可怕的了。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当一些良知尚未泯灭的人对此种现象发出感慨、批判,进而呼吁道德重建的时候,他们不但会遭遇一些痞里痞气的人站出来指责,说他们虚伪,而且,这样的指责还会得到众多喝彩。那些既不批判、也不指责的人,却还要说出如此令人丧气的话:“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的,这年头,谁还讲什么道德呀,要嘛捞钱,要嘛抓权,有了这些才什么也不怕了。”

当民众普遍地感到“这世道,靠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么能改变得了”的时候,当人们连“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游戏规则都不再遵守了的时候,当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明目张胆地张扬自己的狡诈、无限光荣地炫耀自己的无耻、津津乐道地品味自己的卑鄙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社会的道德还能有什么样的指望呢?

1933年因自己的思想被迫亡国外的德国诗人布莱希特在他的《一个不需要特别道德的国家》中这样写道:“一个在那里不会受到压迫的国家,不需要特别的对自由的热爱。不感到非正义,人们不会去发展特别的正义感。”现在的中国,是一个需要特别道德的国家。但是,目前的中国却是一个道德稀缺的国家。原因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绝望和因绝望而产生的漠视。

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怎么会认同这样的道德准则:损人利己是能耐,弱肉强食是发展的必须,投机钻营是成功必备的诀窍,为了自己的“幸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一向相信善恶终有报的中国人,怎么会不再在乎善恶?一向以讲道德为美德的中国人,怎么会不再理会道德?年轻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善恶终有报,不过是人类中所有弱者为欺骗自己编造的一个童话。什么道德良心,那些权力的拥有者从来就没有讲过道德良心。他们只擅长搞阴谋诡计。他们所讲的道德不过是冠冕堂皇的粉饰。什么“我们要为什么什么主义而奋斗终身”的鼓噪,都不过是拿别人的性命打自己的江山。几千年来中国真正实行的,不过是州官可以放火、百姓却不可以点灯的政策。几千年来以各种名义进行的革命,也不过是一些人为了从另一些人的手里夺得这放火的权力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绝望,人们怎么会如此地以厚颜无耻 为光荣?绝望,对真理与正义、公平与公正可能存在的绝望、对善恶终有报应的绝望、对良知的绝望、对来世审判的绝望,使人们什么都不怕了。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公正、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纠正的现实产生了绝望。

“世风日下”。可是,谁该对此负责呢?在历来的中国,普通百姓都没有引领“世风”的责任和力量。而这个社会是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人们对“榜样”产生绝望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采取漠视的态度:漠视道德、是非、善恶、美丑,甚至,让自己生活在末世的情节中:活一天算一天罢,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转自﹕人民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德治国”之药方并非突发奇想,此前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议决建立"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就已敲响全民道德重建的锣鼓,殊不知这些年来却是世风日下,人心糜烂。于是想起国民政府当年的"新生活运动"。那阵的"精神文明指导"是从儒家传统中来的,无非是忠孝仁勇、礼义廉耻。由于战乱频仍,这一匡扶世风之努力毁于烽火之中。当时有一专写讽刺打油诗的诗人袁水拍嘲讽"新生活运动",有句曰:新生活,新生活,什么新生活,还是旧生活!
  • “以德治国”之药方并非突发奇想,此前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议决建立"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就已敲响全民道德重建的锣鼓,殊不知这些年来却是世风日下,人心糜烂。于是想起国民政府当年的"新生活运动"。那阵的"精神文明指导"是从儒家传统中来的,无非是忠孝仁勇、礼义廉耻。由于战乱频仍,这一匡扶世风之努力毁于烽火之中。当时有一专写讽刺打油诗的诗人袁水拍嘲讽"新生活运动",有句曰:新生活,新生活,什么新生活,还是旧生活!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电影从妈妈秀雅留给儿子郑志浩的画册开始,用动画的形式引出云国及企鹅母子间温暖的亲情故事,让影片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梦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后续剧情发展脉络。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新世纪影视于二零二五中国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电影《卖房》,目前在干净世界平台热播并引发广泛讨论。因为电影的内容非常写实地触及到当今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现实以及产生的一系列养老问题、房子问题、赡养问题、职业道德、人生心态等话题
  • 家庭关系是电影创作的永恒题材,翁子光执导的《爸爸》、祝紫嫣执导《但愿人长久》、贾胜枫的《流水落花》三部电影都是以亲情为主题,聚焦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与亲子关系,展现家庭内部的矛盾、创伤与难以割舍的爱。人生聚散有时,但血浓于水的情感,为子女的无私付出,面对命运逆转,亲人之间的情感挣扎与遗憾,香港在大时代下的爱与痛,都引起观众共鸣。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