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3月20日讯】据文献记载:舍利为梵语SZYIYZ的音译,又译“设利罗”,意为“身骨”。通常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一种固体物。如佛舍利子、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此外,如在寺院中有道高僧在圆寂火化后也会留下舍利,惟其坚固程度不同。有人说舍利是结石,但结石含有大量的钙,钙会与酸反应,而舍利不会与酸反应,而且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探测不出到底是什么物质。
释迦牟尼火葬后,摩揭陀国阿阖世王等七个国王,分别派遣使者到火葬地拘尸那城,向当地的末罗要求分给佛舍利。最初末罗人不肯分给,经徒卢那调解,才将佛舍利平分给八王。各国分到舍利后,回国建塔安奉并定期举行纪念会。徒卢那将原来装舍利的空瓶带回去,建立了一个瓶塔。最后迟到的孔雀王分不到舍利,只好将释迦牟尼火葬后留下的炭和骨灰带回去,也建塔安奉。因而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分为十处:(一)摩揭陀国,阿阖世王;(二)毗舍离国,戾车毗族;(三)迦毗罗国,释迦族;(四)阿勒伽波,跋离族;(五)罗摩邑,拘利耶族;(六)毗塔底波邑,婆罗门;(七)波婆。邑,末罗族;(八)拘尸那罗市,末罗族;(九)荜芭莉邑,孔雀族;(十)香姓婆罗门,徒卢那。以上分舍利造塔安奉之事,原出巴利语之《涅 经》,汉译佛经中也有记载。所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到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弘扬佛法,并发掘“八王”修建的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重建新塔安奉。从而更增加了对佛骨舍利的崇敬。阿育王将所得舍利,分别盛入84000个宝函,进一步扩大了佛舍利的安奉范围。阿育王弘扬佛教,造84000塔供养舍利,在中国的有17所。今据《法苑珠林》列名如下:(l)西晋会稽郧县塔(2)东晋金陵长干塔(3)石赵青州东城塔(4)姚秦河东蒲塔(5)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门寺塔)(6)周瓜州城东古塔(7)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8)周洛州故都西塔(9)周凉州姑城故塔(10)周甘州删丹县故塔(11)周晋州霍山南塔(12)齐代州城东古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4)隋怀州妙乐寺塔(15)隋并州净明寺塔(16)隋并州榆杜县塔(17)隋魏州临黄县塔。
在中国历史上有元魏、隋初的二迎舍利记载。元魏时的迎奉是见诸记载的第一次,即《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所谓:“元魏二年,歧拓跋育初启塔基,肇申供养。”《大唐无懮王寺大圣真身宝塔铭》亦谓;“元魏二年,岐州牧小冢宰拓跋育以为古名同于今,口削旧规,创新意,广以台殿,高其闬闳,度僧以资之,刻名以纪之。”
隋初时的迎奉是见诸记载的第二次,即《大唐威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所云:隋文帝时,郡守李敏;唐太宗朝刺史张德亮并继开灵趾,咸荐香花。”《大唐无懮王寺大圣真身宝塔铭》亦云:“隋开皇中改为诚实道场。仁寿求李敏复修之;赓其铭矣。”
纵观历史记载,在中国土地上有佛舍利,且通过考古已经初步发现了一些,如:西安法门寺时佛指舍利,北京香山的佛牙,浙江鄞县阿育王寺,苏州虎丘塔,日肃天水,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等地的舍利向世人披露其秘闻轶事传奇。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城西120公里,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创于东汉。其原名阿育王寺,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印度阿育王为弘扬佛法送舍利于各地,凡得舍利处皆建塔供养。法门寺是其中之一。原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4座院落,唐时有僧人500余。
寺内有一座八棱十三层宝塔,高47米,1至12层共有89个佛龛,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每层有出檐斗拱,工精,纹饰华丽。塔底还有题额,分别为“真身宝塔”、“美阳重镇”、“舍利飞露”、“浮图耀日”等字。塔因年久失修,于1981年8月塔身半壁倒塌。1987年4月重建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封闭千年的地宫内,四枚佛指舍利及2400件文物价值连城,举世罕见。
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佛塔地宫,由砖砌踏步、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等组成,全用石头砌筑,共有石门四道,建筑构造宏伟壮观,为唐时所建。地宫内的珍宝,最为贵重的是藏于八重宝函之内的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摘自天地网)
图1﹕西安法门寺塔 图2﹕法门寺释迦牟尼佛指舍利(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