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 古琴与古筝(上)

小柔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古琴与古筝有很大的不同。筝需要戴假指甲演奏﹐弹古琴却是以手拨弦。古琴又称
丝桐、绿绮﹐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唐人刘长卿有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
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筝源于秦而盛于唐﹐因而又称为秦筝、古筝﹑银筝。筝之名在东汉刘熙《释名》一
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史记秦篇中已有弹筝的记载﹐唐时更
出现了“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的盛况。在《礼.乐记》中曾曰筝为“五弦筑身”﹐
也许是与当时盛行的五行学说有关﹐也许是筝的原始模样。后来又发展成汉代的十
二弦筝,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五弦,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筝。

小说中的焚香弹琴﹐多指古琴。历代出现了许多琴人雅士﹐孔子可谓古今琴家第一
人。他曾作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
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琴操”记载了俞伯牙学琴三年后﹐师父成连带他到蓬莱仙岛领略琴之更高神韵。
于是他写出“水仙操”。“吕氏春秋”记载了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为钟
子期领悟的故事。那时周天子拜他为司乐太师之职﹐一次去楚地采风﹐俞伯牙被风
雨阻于山崖。风雨后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他即对明月和江
水而奏。樵夫钟子期路过﹐深解琴意﹐凝神立听。俞伯牙惊异山野中人有此雅趣﹐
不禁考其再三﹐方知遇上了知音。钟子期更将自己整理的乐谱悉数相赠﹐婉拒俞伯
牙的官位之邀。俞伯牙见他虽为樵夫﹐却学识渊博﹐深谙乐理﹐就拉他作了刎颈之
交。二人相约来春再聚﹐不料相聚时俞伯牙所见的竟是钟子期的墓碑。俞伯牙悲痛
欲绝﹐在坟头再弹高山﹑流水﹐而后摔琴以谢知音﹐终生不再弹琴。俞伯牙的“高
山”﹑“流水”和“水仙操”均流传至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