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筝的沿革:
谈到筝,首先要谈到一个古代的乐器〝瑟〞。世本上说:“瑟庖牺所作,先是五十弦,皇帝使素女鼓之,其声太悲,故破为二十五弦。”
考庖牺就是伏牺,是公元三千年以上的人,计算古瑟的历史也有五千年了。据说这二十五弦瑟传到秦朝,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弹,因而引破,终为二器,命名曰筝。
玉篇上说:“筝似瑟,十三弦。”又一说法,说筝是秦蒙恬所作,见隋书乐志说:“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作者也‧”又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为十三弦。”
然而晋傅玄筝赋序:“世以为筝是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存,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能之哉!”
但无论如何筝是秦朝才开始有的,所以又叫“秦筝”。
又有因为其发音哀怨,也称“哀筝”‧前面所谈是十三弦古筝,所用的弦都是丝弦‧后又有十六弦钢弦筝,体形较小,其弦线是钢丝,音色与十三弦不同。两者一直流传到现在。筝的再改制就有十八弦与二
十一弦、二十五弦以至四十四弦筝出现;后者音域广,变化多,普遍受到一般弹筝者的喜爱。转调筝是近年来的新突破,它是在钢弦筝的基础上,增设了用于转调的变音器机械装置,装于筝头部,利用改变弦的张力,使琴马按需要升高或降低,来使音位发生变化而达到转调目的。
筝的构造
古筝与古琴基本类似,有以下各部分构成:
<筝面板>表面成拱形的烘干之梧桐木制成‧
<筝底板>其位筝身下面,是块薄木版;板上开有两个或三个出音孔,用来出音和便于装弦。筝身内有三道横梁和底板严密的胶合在一起,支撑底板和防止出音孔裂开。
<岳山和弦孔>在筝首上面突起的木条是为岳山,它是筝弦发音的起点。紧位岳山的旁边,嵌有牛骨(或金属)片一条,上面开有与筝弦数量相等的小孔,较弦孔,专位穿过筝弦而设。
<琴马>又叫雁柱或弦柱,为人字形的木质体,琴马中部有一小孔,弦穿过小孔以琴马支柱于筝面上,防筝弦散落,其在面板上的位置,错落如雁行,以取不同的音高。
<筝弦>使用丝弦或钢丝弦。弦数十三弦、十六弦、二十一弦(裸弦十二条和缠弦九条),或尼龙钢丝弦。
<轸子>即弦柱用以系弦,以钥或剪旋可以变化弦的张力以调整音高。
弹筝的要求、姿势、弹法
学习乐器的演奏,首重姿势的正确,若姿势不良,则必事半功倍,且让听者有不良的印象。弹筝均须端正大方,态度自然,前胸正中大约对正第十二个雁柱附近。右手以食指、中指、拇指三指弹弦,弹时手指尽量垂直该弦,且以甲肉相接处触弦,中指随时与大指保持八度之半握拳之姿势轻悬于弦之上方,触弦之位置以距岳山左右五公分处为宜,于弹奏时可得到刚柔较适中的音色。左手食、中、无名三指微微弯曲成拱桥形后放松,以指轻置于雁柱左方十至十五公分处(视弦松紧状况而定),依乐曲之表情需要做吟、柔、按、放等不同的动作。
※右手弹奏,必须注意下列四点:
1. 触弦时要与弦成九十度方向拨弦。
2. 触弦时间越短越好。
3. 触弦面积越小声音越清。
4. 拨弦之力度要十分均匀,切忌瞬间加力去撞击弦。
※左手按弦,必须注意下列三点:
1. 按弦动作开始的时间。
2. 所做动作之力度及状况。
3. 动作何时完成,恢复原状。
资料来源:中国音乐鉴赏专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