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琴之沿革
琴,相传为公元前二十九世纪时伏羲氏所创制,又称〝瑶琴〞,后来为分别胡琴、扬琴等乐器,就加上〝古〞字,称为〝古琴〞,初创时仅五条弦,其散音(指空弦定音)为宫、商、角、征、羽(Do、Re、 Mi、Sol、La)五声。到周代雅乐,增为七弦,故古琴又称〝七弦琴〞。
琴的形式及构造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它的各部分都有着古色古香的名字,如下:
<琴的本体>是一整块长型木板,相传由精选面阳(日光照射之一边)的“桐”为面,背阳的“梓”为底,合成共鸣箱。表面成拱形,琴首一端成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尾一端成椭圆形,两旁各有月牙形缺口。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出音孔。
<音梁>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共鸣箱内的面板顶部)的长条木,用以调整琴音,音梁用板面的材料制作。
<弦轴>即转轸,有圆形的和瓜棱形的,是用木旋成的中空(为穿弦用)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栓线于弦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共有七弦,一弦最粗,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弦线外边缠有细丝)。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七个穿弦孔,琴弦从中穿过,架于岳山上。
<琴鰴>在面板上镶嵌十三个用螺钿做的小圆点,名叫〝鰴〞,用以标记琴的音位。鰴的顺序是从琴首一端数起,靠岳山近的是一鰴,中间较大的是七鰴,近琴尾的是十三鰴,鰴位是依据琴面的长度分成若干等份来排定的。
琴的特质
传统的说法,一支好琴要具备〝九德〞,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但九德具备的琴很少,一般具有静、透、圆、润、清、匀就算很好的古琴了。
古琴的音域很广,共有四个八度另一个音。
但古琴的音量很小,而在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下,也可以发挥很多艺术表现。琴适宜独奏,亦可为伴奏,尤其与萧合奏效果更佳。
琴的弹奏技巧
琴以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向内或向外弹奏,右手姿势放松手指下垂于琴面。琴的出音可分为散音、泛音与按音。散音即空弦之音、音色嘹亮、浑厚而庄严。泛音即在弹弦同时将左手轻触弦上某点,一触即起:在高音区之泛音轻清脆亮,在中音区之泛音明亮铿锵。按音即左手先按弦所弹得之音:在低音区中浑厚有力;中音区中宏实宽阔;
高音区中尖脆纤细,而按音中左手变化所产生的各种滑音,更可表达许多不同的韵味。
资料来源:中国音乐鉴赏专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