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最新消息官网-金沙赌场最新消息开户-金沙赌场最新消息注册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八)

礼乐与国家的命运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00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本搜集了跨越了大约六百年历史的诗歌记载,也是孔子教学的五经之一的《诗经》也出现在《忠经》的最后一章,用以强调治国中礼乐的重要。《忠经》之《尽忠章第十八》上说:“故明王之理也,务在任贤,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政教以之而美。(注: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礼乐以之而兴。(注:君上制作,臣下所行。)刑罚以之而清。(注: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注:君德既备,人怀始康。)四海之内,有太平音。(注:乐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于上下。(注:君臣之始于政能,着于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于神明也。)是故播于《雅》《颂》,传于无穷。”强调了国家命运与礼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君主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小雅》则为宴请宾客之音乐。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通常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也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诗歌。然与敬神敬德相悖离的靡靡之音则令人颓废不振,精神散漫,若整个国家弥漫着这样的气氛,则百工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业,那么离民不聊生将不远矣!所以一个明智的君王肯定十分重视国家上下阶层的乐音歌舞,平民有歌谣,上流社会也有他们的歌舞,都是展现出当朝的思潮与精神状态。

南宋 马和之《诗经豳风图卷》(局部)。(公有领域)

《韩非子》论君王的十过里,就提到了可以亡国的靡靡之音。故事里记载着卫灵公拜访晋平公的旅途中,夜宿濮水时听到了从没听过的音乐,他赶紧召来乐师师涓命其谱写下来。为此还多耽搁了一天,让师涓能将该曲练习熟悉之后,好去跟晋平公献艺。晋平公在施夷台上摆酒设宴款待卫灵公,师涓也献上了新曲。但是,万万没想到,曲子还没弹完就被晋平公的乐师师旷给制止了。

师旷虽然目不能见,自称盲臣,但他的听觉也似乎比一般乐师还灵敏,其精通音律之能,可明辨正邪。他为何在两国君主的宴席上制止访国乐师师涓的弹奏呢?因为他听出来了,那首所谓的新曲其实正是纣王时代音乐家师延的作品,还断言此曲必然是于濮水旁听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我们得来说一说师延的事迹了。

《拾遗记·殷汤》是这样描述师延的,说他“精通阴阳,晓明象纬,自上古伏义以来,世遵乐职。到了殷商之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他弹奏的弦琴乐音可以让地神出来聆听,吹奏玉律的时候,众天神纷纷降临。在轩辕黄帝的时代,已经年岁数百,他能辨听众国的乐声,就能知晓该国的兴亡。夏朝末期的暴政让他带着乐器投奔殷商。但商朝纣王后来却沉溺于淫声魅色,而且把弹奏清音雅乐的师延拘留狱中,想处他以极刑。师延在狱中弹奏起了清商、流征、涤角之音。但纣王不但不醒悟,反而说出了嫌弃的话:“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说也。”所以不愿释放他,迫使师延改奏迷魂淫魄之曲,才得以逃走,免得遭炮烙之刑。

到了周武王起兵灭纣时,师延才消失于濮水,有人说他投水自尽,也有说他隐居山水之中了。因此,师旷才点出师涓所弹奏的师延亡纣之靡靡琴音应是在濮水边听到的,师旷理所当然地制止了师涓的抚琴。《史记·乐书》上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然而,师延已不再,师旷亦难寻,能通天地的德音雅乐何处寻觅?被音乐界誉为继文艺复兴之后开创音乐史上新辉煌的神韵交响乐团,不但成功地改变了世界音乐的版图,也将天人合一的元素藉由东西方乐器的绝妙搭配表现无遗。不只音乐界推崇备至,众多听者反馈,他们被神韵交响乐的德音雅乐开启了心灵深处的善念,浊世中的恶贪俗念被消弭,红尘中的仇怨恨行被化解。这不只是个人最美好的聆听飨宴,也是净化世界的使者。想回到自己生命的纯净,想为这个世间贡献一些祥和的力量,到场聆听神韵交响乐的演出会是物超所值的选择。@#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