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一)

忠则必正 有正然后用其能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69
【字号】    
   标签: tags: , ,

前些日子,朋友求助于笔者帮忙处理一个在海外的白领人士心中的纠结。对方在电话中告诉我他的矛盾,他带着中国顶尖大学毕业生的光环来到了海外,完成学业后进入职场十几年,但是每天生活得十分紧张,生怕丢了工作。但是越担心反而越容易发生事情,那天在公司发生的饭盒事件让他坐立不安,甚至深度的怀疑自己会因此丢掉工作。

笔者十分理解在海外生活的甘苦,但是要解开他的纠结则必要从认知上去理顺,例如:为何一个中国的尖子生会将主管的饭盒误以为是自己的,直到吃完了之后才恍然知错呢?再如他为何会纠结在的该不该去向主管承认,还是当作没发生过,反正公司有七八十个员工,主管不一定会发现是谁拿错了饭盒?这样不就没事了吗?梗在他内心的想法是:“如果被主管知道我拿错饭盒,那么他会质疑我的能力,然后将我开除,我在海外辛苦打拼了十几年不就全毁了吗?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以他当时采取了不作声就不会让主管知道的举动。

鸡块便当
为家人准备的便当。(江柏逸/大纪元)

笔者十分惊讶于他这种角度,我回忆起自己从小受的教育,总是要我们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因此,我向他提供了不同的想法,“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中学习了四年,自己学会了什么?以备面对与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既然出身名牌大学,为何会担心找不到工作?”他认真的思考后认识到了以前没有考虑过的角度,“原来人生不是只在求名中打转,中国的教育禁锢了自己许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他也认为那位主管常常在工作中挑剔自己的小毛病是一件吹毛求疵的事情,所以想当然尔的以为主管会因为饭盒事件开除他。

我借机跟他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关于忠于工作的概念,如《忠经 广为章第十一》的:“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邪则不忠、忠则必正。有正然后用其能。”他们的工作处理许多金融上的投资与管理,所以对于细节是十分重视的。如果主管不忠于他的工作,不防范错误则会造成对所有的顾客与员工的严重损失。所以在工作上必然要严格要求,毕竟这是保护了顾客也就是保全了公司,当然也保护了他,并不是对他的斗争,因此当不能因为人际关系的考量而敷衍带过。

犹如一个国家有了正的君主才不会被奸佞小人给蒙蔽,“是故师保道德、股肱贤良、内睦以文、外威以武、被服礼乐堤防政刑。”朝中贤良当政才能德威远播,不但避免了战争也会得到“大化兴行、蛮夷率服、人臣和悦”,因此邦国得到平安康富。

经过分析与思考后,他选择了向主管承认自己的疏忽。因为饭盒是母亲做好的,往往都是匆忙的拎着饭盒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不但如此,他在吃午餐时也没发现自己竟然吃的不是母亲准备的食物。他借此机会看到自己对母亲辛勤付出的毫不重视,遑论感恩。“诚实是上策”,他不但得到了主管的理解,也为自己不尊重母亲的行为感到惭愧,主管的理解与原谅纾解了他的焦虑,也改变了他长期被禁锢的某些负面思维,这从阴霾中显露出的曙光正如他生命的写照,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廷的臣子等于是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层。臣子忠于天子,为治理国家献策出力,企业中的主管也为公司献策出力。而为人臣子如何得以知道百姓的真实情况,为人主管如何知道顾客和下属的真实反馈与态度,都关乎着大局安危与万民(顾客)的幸福(权益),所以得耳聪目明。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