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站-在线赌场排名-金沙娱乐城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八字(忠字之九)

为臣之道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97
【字号】    
   标签: tags: , ,

最近协助了几家公司处理了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虽然产业不同,但却有着共通的需要;那便是管理决策者如何听声辨位?明辨何种意见才是能走上长远的经营之道?明辨何种人才能衷心为着公司的愿景而努力?这些问题看似复杂,却非困难,很重要的关键之一是当决策者不愿接受批评与不同声音的时候,也同步地让企业走上了危险之路。

《忠经 观风章第九》上提及为臣(人才)之道,“惟臣以天子之命出于四方、以观风。听不可以不聪、视不可以不明。”朝廷的臣子等于是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层,必须忠于天子,得以知道各地和百姓的真实情况,为治理国家献策出力;企业中的主管也需知道顾客和下属的真实反馈与态度,并为公司献策出力。两者都关乎着大局安危与万民(顾客)的幸福(权益),所以得耳聪目明。因为“聪则审于事、明则辨于理。理辨则忠、事审则分。”

如何能做到耳聪目明呢?《忠经》上说:“君子去其私、正其色、不害理以伤物、不惮势以举任。惟善是与、惟恶是除。”去私公正方能不害理、不伤物并存善去恶,依循着这样的原则就能有成而无怨,因此“天下敬职万邦以宁”。尽忠臣之德而天下太平,乃百姓之福也。

人生在世难免有些天灾之难、人祸之困,为官者要能体察民情,就能耳聪目明地知道人民真正的需要,北宋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位父母官。苏东坡在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写下《南歌子 杭州端午》来表达水患与大疫过后的心情,“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职知州,虽然只从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到六年(公元1091年)短短两年任期,却做出了许多大实绩。苏轼刚到杭州就遇到了水灾,农田无法插秧,当然也就无法收获。等到五六月份晚稻刚刚种下,却又遇上了旱灾,导致米价高涨。他积极地争取到了赈粮,也向朝廷请求免去秋税。不仅如此,他也发挥了存粮备荒远胜救济的精神,让百姓不再受饥荒之苦。

水灾过后瘟疫爆发,乐善好施的苏东坡也成立了“安乐坊”,这可称为是第一家的官办民助医院,杭州贫病民众因苏轼的良政而得救无数。他责成多备济粥和药剂,在多处设点为病人医治。 但在缓不济急的情况下,苏轼筹集公款二千,又捐出自己的五十两黄金,以供病坊运作。这座为百姓免费医疗的安乐坊为中国医史立下了新的里程碑。两年后苏轼离任回京时,也将挚友赠送的五两黄金和一百五十两的白银转赠给安乐坊。到了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开始于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随后安乐坊也改赐名为安济,收为官办。

苏轼任上又解决了久无整治的西湖,他写道:“近岁废而不理,至是。湖中葑田积二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湖水之利……”这关乎万民的生存问题,睿智的苏轼发动数万民工除葑草,把挖起的泥土堆筑成“苏堤”,让“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又使西湖能发挥蓄水灌田的水利之益。

百姓为了感谢这位父母官,送了如山的猪肉到苏府,苏轼嘱咐家厨切成小方块,再用老家四川眉山的方法,文火慢焖出香嫩酥烂的红烧肉后,再分享给疏浚西湖的民工,也留下了这道东坡肉的中华美食。这苏堤也好,东坡肉也罢,为一名心悬百姓的父母官做了世世代代的见证。

虽然苏轼的仕途不顺,受到新旧两派的排挤,但他坚持公正无私,观民风、听疾苦,为为臣之道立下了“忠”的千古典范。@#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称勉的司马光,不仅为官清廉更以所着《资治通鉴》流芳千古。他认为:“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 我们可以看到直至清朝中华民族都还是信奉神明的引领,让人达到清和澹虚能与神灵交通,如此可以保证人的道德不下滑,稳固精神层次与物质生产的平衡状态,万民才有身心幸福的生活。因此,百姓的忠即体现在其诚恳的生产,踏实的扶持社会的运作,帮助君主完成天命,此谓百姓之忠。
  • 《忠经》的第七章谈的是政理。开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让笔者穿越了时空想起了小时候课本里面说的:“以德报怨”,那时说的是对待战败的日本。不管这四个字的原则带给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泽,但对学生们来说确实留下了不复仇与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响力。
  • 《忠经 武备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万人也。”国家设立武备不在杀戮,而是以威震四方保万民之安全。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