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朋友探讨了中国现今的一些变化,不管经济政治如何起落,人心最终盼望的是道德良心,否则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吃不着安全的食物。朋友的感叹,让我想起了一个出走中国的能者,他在中国奉献了一辈子,没想到最后连自己的祖国都待不了。
这个能者亲述他在中国国内的奉献,从对内的扶贫到成为中共媒体的推手,无不竞竞业业的努力工作。凭借着打拼出来的政商关系,他在经济实力上与日俱增。看着自己的影响力日益高涨,在得志意满之后不久,他的健康竟然亮起了大红灯。他对笔者说起这段健康的下滑还心有余悸,因为太痛苦了。他最后找了一个医院院长的老朋友,做了仔仔细细的检查,最后院长开了一张药方给他, 药方上只写了两个汉字:“闭嘴!”他接受了院长的药方后,想办法去了美国探亲,远离了国内的繁多事务。
但是,一场四川大地震彻底摧毁了他对中共特权的信念。他看到了现场有不少年轻的军人,进入了救灾现场,却精神疯狂的奔跑了出来。原因是他们看到了许多学生竟然因为豆腐渣工程而丧失了性命,他形容的那些惨状,也令笔者不堪想像。这些事令他彻底的对中共政权失去了信心,中共不解体,他不会想再回中国。看着他痛心的绝望,我也感同身受的难过,神州大地曾是多么的令人景仰,如今却被共产思想的许多作为给蹂躏至此,可悲可叹啊!
那么为官者该有什么样的修为呢?《忠经 守宰章第五》上说:“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顺而安之。莫不欲富、君子教而富之。笃之以仁义、以固其心。导之以礼乐、以和其气。宣君德、以弘大其化。明国法、以至于无刑。视君之人如观乎子、则人爱之如爱其亲。盖守宰之忠也。”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称勉的司马光,不仅为官清廉更以所着《资治通鉴》流芳千古。他认为:“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宋代还有许多著名的清官,还有包拯也是典范。包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子嗣亦清廉为官,为时人所景仰。他写在府衙壁上的诗作值得为官者警诫:“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书端州君斋壁〉),此诗可谓明其心志之作。

包拯在端州(广东肇庆)任满离开时,百姓们争相来送,但礼物都被包拯一一婉拒。但奇怪的是船行至羚羊峡,忽然变天又大浪不止,包拯反思自认在端州清如净水,为何惹得天怒?于是下令检查,才发现临行时家人收了一块用黄布包裹的上好端砚,端砚在宋代是权贵学士们的珍藏。包拯欲还端砚于百姓,于是将其掷于江中,顿时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掷砚处日后浮出了一片沙洲,人称“砚洲”,百姓于上建了包公庙,并请名匠雕刻了对联,上书:“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今古”以为纪念。清廉成就了为官的“忠”,也造就了百姓的“福”。@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