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649中奖规则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微型图书馆?妙趣横生的“腹笥”

文/宋宝蓝
杨玠结婚以后,到岳父家尽情览阅。近万卷的藏书,就这样被杨玠偷偷地装进了自己的肚子中,简直就像一个微型的图书馆。图为清 吴谷祥《万卷书楼》。(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人的思想比较开阔,联想起事物来别开生面。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在古人的联想下,大肚容量可以无限升级。除此之外,大肚还另有妙趣横生的用途呢。

东汉时期,陈留郡浚仪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此人文才出众,在当地很有名气。附近的百姓将孩子送到他那里读书。几年下来,边韶就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口才很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凡是学生有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引经据典,逐一解答。

有一天,上完课,边韶坐卧一旁稍作休息,闭上眼睛养养精神。或许因他体态丰腴,肚子有些大吧,学生们见到他闭目养神的模样,便叽叽喳喳地,你一言,我一语,笑嘻嘻地编了一句顺口溜,嘲讽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意思是,边孝先有个大肚皮,他偷懒不读书,只想睡觉。

边韶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孩子们的戏谑声,才思敏捷的他即刻应答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音四)。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边是姓,孝是字。我的大肚是装着《五经》的书箱(笥)。即便睡觉,我也是思考着《五经》之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与孔子心意相通。你们连老师都敢嘲笑,这规矩出自哪部经典?

清 象牙雕山水人物笔筒,左边一书僮背书箱。(公有领域)

嘲讽边韶的学生听后心生惭愧,觉得自己嘲笑老师,实在不应该。根据这一典故,后人附会出一个成语“大腹便便”,也引申出“边韶腹”、“腹笥”、“腹笥丰赡”、“五车腹笥”等用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大腹便便”与“腹笥”。今人用“大腹便便”形容人的体态肥胖,稍有贬意;而“腹笥”则表示腹中所记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这样精妙的用法可谓保持了现实原貌。

明朝永乐年间,礼部官员周玄还未做官之前,曾经带着上千卷书籍,到长乐高棅家读书。十年以后,这些书籍他全部铭记于心,离开时将上千卷书籍留给友人,说:“这些书都在我的肚子里(腹笥)”,说罢潇洒而去。

周玄的腹笥装下了上千卷书,还有一个“腹笥”可是装下了近万卷书呢。

杨玠娶崔季让的女儿为妻。崔家藏书丰厚,将近万卷。杨玠结婚以后,到岳父家尽情阅览。后来,他煞有介事地告诉友人,说:“岳父崔家的书都快被人盗光了,他还一点儿都没有察觉。”

崔季让听说此事,大惊失色,赶紧令家仆去检查。家仆到藏书阁一看,发现所有书籍都在原处,并没有遭人盗窃的迹象。这时,杨玠才敲着自己的肚皮说:“岳父,藏书都已装进我的腹笥了。”

近万卷的藏书,就这样被杨玠偷偷地装进了自己的肚皮中,杨玠这个肚皮简直就像一个微型的图书馆。想必,崔岳父听了也会觉得很高兴,赞叹自己的女婿了不得吧。@*#

事据:《后汉书·边韶传》卷八十上、《明史·周玄传》卷二百八十六、《夜航船·扪腹藏书》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古人视婚姻为契合“天地之道”的“人伦之本”。因此结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让天地神明作证,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将受到神明的惩罚。
  • 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那是因为古时候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古代的杆秤用木头制成,杆上有16颗秤星,一颗星代表一两。杆秤看似简单,但里面却有许多学问。
  •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 现代人普遍认识风水之说,但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有“风角术”这一门古老的术数,它相“风”以占候预测人事吉凶福祸。中国古代《后汉书》中记载精通风角之术的方士就有许多人,本文系列三篇,举述他们令当时人啧啧称奇的风角占术事迹,以让当今的人再次深度审思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与天地、万物、社会、人事间的内在联系。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