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边的贤人

这个宦官不一般 全人类都感谢他

蔡伦和造纸术
文/宗家秀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改变了世界面貌。图为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所绘水彩图画册《中国造纸艺术》(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归整刀纸的场景。(公有领域)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改变了世界面貌。图为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所绘水彩图画册《中国造纸艺术》(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归整刀纸的场景。(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5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一生经历四帝二后,位列九卿,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面貌,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他名列第七。

十五岁入宫当了宦官

东汉之前,读书是一件力气活,也是奢侈之事。因为那时的文字多记载在竹简和丝帛之上,竹简笨重,丝帛造价又非常昂贵。后来,是一个叫蔡伦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蔡伦,字敬仲,东汉初年出生在湖南郴州一个铁匠世家,祖上就是打铁的。少时,他被父亲送到桂阳大凑山麓的一所乡学书院读书。

天资聪颖的蔡伦勤奋好学,熟读《论语》,研习《周礼》。受家庭影响,他对冶炼、铸造、种麻等生产技能都感兴趣,动手实操能力非常强。

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太监,当时他15岁。

掌管“尚方”之人

蔡伦进入皇宫的头几年,是在帝宫旁边的嫔妃寝宫掖庭供职。伶俐乖巧的他善识进退,颇受人待见,几年后便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渐渐的,聪明的蔡伦对皇宫中的礼仪规范、朝政纲纪、人事政令都很熟悉通透。

明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公有领域)
示意图: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公有领域)

汉和帝即位时,因有功于太后,蔡伦升为中常侍,俸禄二千石,位列九卿。这样,从一个皇宫里跑腿的,蔡伦成为皇帝身边参与国家决策之人了。

史载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是个敢于死谏的诤臣,多次当面匡正皇帝所犯的错误,进谏朝廷施政的得失。

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伦被任命兼职尚方令,掌管“尚方”,即主管皇家手工制造业。这是全国能工巧匠汇集的地方,供职于“尚方”,也是那个时代工艺家们的最高理想。“尚方宝剑”即出自“尚方”,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蔡伦负责监制御用器械和宝剑。他与工匠们一起钻研技艺,在他的监制下,尚方产品工艺精湛,质地无双。

蔡伦设计过两种兵器,一种叫蔡太仆之弩,一种叫龙亭九年之剑,当时闻名天下。

发明“蔡侯纸”

蔡伦任中常侍的时候,除了忙于行政公务外,业余休息时间,别的官员宦臣聚会联谊,觥筹交错,蔡伦却关门闭屋,埋案查卷,或到野外漫步沉思,寻求开创技艺的灵感。

掌管“尚方”后,蔡伦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他让工匠们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残料,把它们剪断捣碎,浸泡于草灰水池中,辅之以加温蒸煮等工序。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不易腐烂的纤维就保留了下来。将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用竹篾、细帘子捞取纸浆晾干,再揭下来,压平研光,最后才变成了纸。

用这种方法,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的纸书写感强,轻薄柔韧,光滑细致,长期保存也不变质变色。

公元105年,蔡伦将造纸方法连同纸张一同请奏汉和帝,皇帝大为赞赏,诏令天下推广使用。这种纸便被称为“蔡侯纸”。114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

图为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所绘水彩画图册《中国造纸艺术》(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的晾纸场景。 (公有领域)

身涉权斗 后服毒自杀

蔡伦任小黄门时,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掌权。窦氏苦于自己不能生育,又嫉妒太子刘庆之母宋贵人。后来窦皇后心生毒计,欲杀宋贵人,废太子刘庆,于是选定了蔡伦作为这一计划的操刀手。历史也真的就这样发生了,宋贵人及其妹妹被诬告“挟邪媚道”,后服毒自杀,太子刘庆被贬清河王。

刘庆被贬后,窦皇后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过继给自己当儿子。后来刘肇即位,即汉和帝,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邓绥也非常器重蔡伦。邓绥垂帘听政两朝,驾崩后,汉安帝亲政,调查祖母宋贵人死因,命蔡伦前往廷尉陈情。得知消息后,蔡伦沐浴更冠,然后服毒自杀了。

早年奉命诬陷他人,使蔡伦落到面临清算的悲惨结局。但“蔡侯纸”确实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后沿丝绸之路远播整个世界,如今很难想像,假如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鉴于蔡伦的巨大贡献,在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麦可·哈特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名列第七位。 @*

古代造纸术流程»

《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此图为斩竹漂塘、煮楻足火。(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此图为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此图为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此图为透火焙干。(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所载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此图为透火焙干。(公有领域)

参考文献:

《东观汉记·列传·蔡伦》
《后汉书·列传·宦者传·蔡伦》
《太平御览》卷339

点阅【皇帝身边的贤人】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家知道历史上有哪些知名才女吗?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谁的笔下?中国历史上唯一参与撰写24史的女性又是谁呢?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中国古代的四大才女......
  • 上古五帝时期就有了高等教育,当时的教育场所叫“成均”,虞舜时称为“上庠”,夏朝时称为“东序”,商代时称为“右学”,周代时名为“东胶”。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太学”的说法;从汉代开始,“太学”成为国家在京师所设大学的正式名称。
  • 春天伊始古人为何在元旦,在立春时节食用“五辛菜”?其中阐发“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五辛菜”中有韭,东汉贤士郭林宗留下“雨剪春韭”的醇厚典故。俗话说“哪根葱哪根蒜 ”,也是“五辛菜”的趣味话题。
  • 过去的孩子在学校读书,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最为重要……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