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一位世外高人事先知道袁姓秀才有厄,出于好意想引导他修行。只是秀才执著不悟,错失良机,只得应劫。朝廷大员礼贤下士,爱惜人才,于是亲自出面邀请天师,为其解厄。事件始末由官员毛际可记录了下来。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年,1700年)正月廿六,钱塘有一秀才叫袁枢,字惠中。一天偶作一梦,梦中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自称崆峒道人,邀请他入山,修炼三载,就可证得仙果,并且告诫他不要泄漏消息。
袁秀才醒来后,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人请他修炼,觉得上天之事实在难以置信,把崆峒道人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向外人说起这件事。
次日夜里,白胡子老人再次进入袁枢的梦中,严肃地叮嘱他:“你再泄露我的话,就让你当哑巴。”早晨,袁枢起床后,仿佛有人催促他赶路。他走到一亩田边,果然看见梦中所见之人。
道人拉着他一同赶路。倏忽之间,就已经来到关外。袁枢以双亲老迈为由,坚持推辞。道人见他实在不悟,投给他一丸丹药,瞬间就进入秀才的肚子里,遂即袁枢就不能说话了。后来,在友人的带领下,袁枢才回到家。
中丞(注1)张廉巡视地方民风,选拔人才,无意中得知这件事,就问他事情始末。袁枢口不能言,就以笔书文对答。张中丞怜悯他家境贫寒,于是从自己的俸禄中取出十两白银资助他。
张中丞命官差寻找道人的下落,大力搜索十日都没有找到。袁父乞求,邀请江西天师出面,或许可以令袁枢开口说话。中丞爱惜人才,于是以官府名义相请天师解厄。

七月十七日,官府得到天师的书面回复。天师赠予二道治哑道符,还有一封公文是给浙江杭州府城隍司的。张中丞急忙叫人去传袁枢,亲自带着他携带公文前往城隍庙礼拜神明,焚烧公文,寄达天听。
袁枢回来后,先吞下一道符,顿时感觉全身发热,骨节也发出声响。当天夜里,他梦到一人,手持城隍谕书,上面写着“廿六日子堂传袁秀才面谕”。到了那一天,袁枢梦到自己被带入一座神署。趁着烛光,看见一位神明正襟危坐着,神明说:“已派遣金甲神去请真人了。”
不一会儿,袁枢看见崆峒道人与金甲神一起回来了。城隍神延请道人上坐。道人对袁枢说:“因你命中有厄,所以暂时罚你口哑一年。”原来道人早知秀才有灾,故而托梦现身,出于好意想引导他修行。只是秀才执意不肯,错失良机,只得应劫暂时口哑。
城隍说:“天师发来文书,令他开口讲话。如果还是哑着,怎么复命?”崆峒道人说:“即然天师已经传命,可以不满一年,但还是应该以半年为期限。然而此后,他还需要谨言慎行。”遂即命袁枢回去了。
天师的文书中,嘱咐他分开服用二道符,前后需间隔七日。所以到了廿八日,袁枢又吞下一符。八月初一子时,梦中有人命他发声,当即开口讲话,语言一如往常。从他口哑到再次发声,前后果然历经半年。
袁枢高兴地赶赴戟门,向张中丞道谢。张公说:“天师发来书札说,为你建坛作法,炼一金甲神来,三日之内当有应验,今天果然印证。”
清朝文人张潮在《虞初新志》一书中说,因这件事颇为怪异,儒生都不敢谈及。江西张天师爵秩传承数千年,得到历朝皇室、大臣、百姓的敬仰。但如果不是张中丞礼待贤士,诚心救拔,又怎能诚感天师建醮遣神,解除困厄呢?
注1:中丞,清朝时对巡抚的尊称,官阶从二品,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掌管宣布德义,安抚地方百姓,修明政令和刑罚,考核地方官吏等政务。@*#
(事据《虞初新志》卷17、《清史稿》卷116)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