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会“母婴传播”很多人理解错了
乙型肝炎是华人常见病,人们常常“谈肝炎色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很多人最终发展至肝硬化、肝癌,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肝癌病例是乙型肝炎引起的。
在乙型肝炎的传播中,“母婴传播”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不少乙肝妈妈生了小孩后小心翼翼,不敢跟小孩有“亲密”接触,亲吻一下都提心吊胆半天,母乳喂养更是想都不敢想。
那么乙肝妈妈真的不能亲喂小孩吗?亲吻孩子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他们吗?
乙肝妈妈亲喂母乳 “很难”感染到小孩
在美国,如果孕妇有乙肝病毒感染,婴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信息,乙肝病毒感染者妈妈可以亲喂婴儿,而且亲喂可以及早开始,不需要等到婴儿完成三针疫苗和获得完全的免疫力。
纽约胃肠专科医师、康乃尔大学临床助理教授王朝阳列举2002年一项研究佐证, 这项研究跟踪观察369名慢性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所有婴儿在出生后都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研究发现这些慢性乙肝母亲用母乳亲喂婴儿不会增加婴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王朝阳介绍,在当今的医疗保护条件下,通过母乳感染乙肝是“很难”的事。
退一步讲,即使新生儿没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疫苗,母乳喂养使宝宝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也很低。
纽约儿科医师黄彦鈜介绍,乙肝病毒在血液和性分泌物中含量最高,血液与血液的接触、性行为等是其主要传播途径。而在母乳中,乙肝病毒的量非常低,即使婴儿没有接受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注射,只要没有母婴间血液与血液的接触,母乳喂养传染乙肝是“基本不可能”的事。
美国儿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信息也显示,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即母亲有乙肝病毒感染)并非母乳喂养婴儿的禁忌症。
“这已经是公认很久的事了。”黄彦鈜说。
她提到一个例外情况:“除非妈妈乳头破裂流血,同时宝宝嘴巴也有破裂流血,如果两者血液混合,会有(感染)可能。当然,这样的情况最好不要亲喂。”
黄彦鈜还介绍,口水中乙肝病毒含量甚至“更低”。与乳汁喂养难以传播乙肝病毒的道理类似,只要没有皮肤黏膜破裂和血液之间的接触,一般的亲吻脸颊、嘴巴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怎么回事?
母乳喂养、亲吻婴儿等行为一般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真正的母婴传播源于分娩过程中母亲和孩子的血液混合,使病毒有机会进入孩子体内,这也是华裔感染乙肝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没有出生后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注射的保护,母婴传播会让美国的大约40%由乙肝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孩子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孕妇每一次怀孕都需要乙肝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给予出生后的宝宝免疫预防保护是必需的。
有些情况下,医生还会在乙肝孕妇怀孕期间给予抗病毒治疗,降低孕妇体内病毒量,以降低分娩过程中孩子被感染的概率。
这些行为,都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了解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感染,减少不必要的忧虑。
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当载有乙肝病毒的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才有可能使后者感染乙肝病毒。
握手、亲吻、拥抱、咳嗽、打喷嚏、喂母乳、到感染者家中拜访、吃乙肝病毒感染者做的食物、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杯盘、共用卧室、共用马桶,都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有些行为能导致乙肝病毒感染,例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针头、针筒或其他注射设备;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刮胡刀、牙刷;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可能感染新生儿;接触乙肝感染者的血液或开放疮口;被感染乙肝病毒者咬伤;被污染的针或锐利器械扎伤;使用未消毒针头做穿刺、刺青或针灸;医疗环境中消毒不符合标准,等等。
口腔内的黏膜破损和创口也可能成为感染病毒的途径,因此给婴儿预嚼食物,与感染者共嚼一块口香糖等行为也有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
在体外, 乙肝病毒至少可以存活7天时间,这期间如果病毒进入体内也可引起感染。可以用家用漂白剂溶液(一份漂白剂加十份水)清洁血渍等污染物,能杀灭乙肝病毒。◇
注:本文尽为信息参考,不作为医学建议,个人具体做法请向专业医师详细咨询。
· 10个肝癌患者有4个在中国 最大祸首就是它
· 乙肝或有望治愈?科学家发现消灭乙肝病毒药物
· 医生说我的乙肝不会传染给别人,为什么?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