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今天开奖号码-彩票中奖号码-美国彩票mega
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人生两大事“一成不变” 让人戒慎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24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家都知道,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就无法再变回米了。那么世上有什么重要大事是一成即不可改变?面对它必须要特别用心思虑、谨慎执行,以免造下不可改正的大错?

刑罚

今人多把“一成不变”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渐渐地,人们反而不知道“一成不变”的原始涵义了。

古人认为刑罚是一经执行成为事实,就不可改变的,所以执行也要特别谨慎用心,以免犯了无法挽回的错误,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是“一成不变”这个成语的原始含意,语本于战国时代的《礼记》《王制》篇:“凡作刑罚,轻无赦。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唐代孔颖达疏:“上刑是刑罚之刑,下侀是侀体之侀。”身体之侀,一旦执行之后,就会造成犯人或死或伤的事实,受侀之后改变了的形体也不能变回原样了。所以明智的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行动,不要触法,以免受刑罚,伤害自己。

果报

后来人也有引申“一成不变”作为事物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的意思。唐代白居易的文章《太湖石记》就有这样的引申用意:“然而(*石)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就说自浑沌初成的石头,有的散落海角,有的沦落湖底,一成不变已经不知经过几千万年了。)

生命中还有个大事,也是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的,那就是佛家讲的三世因果的“果报”。

佛家告诉人,人生所遭遇的一切福与苦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人的所行所为,善恶都有报:行善造因,福报是果;行恶造因,苦报是“果”。果报不一定在现世就报,也不一定让人都看得到眼前的善恶报应,因为许多人看不到报应,就活在迷中了!但是佛家告诉人因果通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今世)、未来世,生生世世轮回不息,直到果报受尽。

过去世不只是指上一生,包含今生之前的每一生,未来世也不只是来生,包含今生之后的生生世世。因为轮回的时间太过久远,所以人更容易迷失;然而,古籍中,世间上,善恶报应的事件,比比可见,古今都有。

善恶的报应,也存在生生世世复杂的因缘关系的系合,因缘会合之时,也就是果报发生之日。果报因缘的会合可能来得快,即现世报,也可能延宕很多世,才发生报应。这因缘会合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己身所作的恶因缘,影响果报的结成,使得善果削减;也可能因为作了善因缘,影响果报的结成,使得重业得以轻报,如果因缘已经长成果了,定业不可变易,必然受果报,即所谓“定业不可消”。

《三世因果经》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 定业一成不变”也就成了生命中必定要承受的果。造什么因,得什么果,人人的生命过程都在自食其果,生生世世,报应不虚。能以最严肃的态度去思虑自己的一思一念,慎动一言一行,就点亮了一盏智慧的灯!不造成“一成不变”的悔恨!

@*#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 民间有“做七”习俗,“做七”意指在亲人往生后每七天举行超度法事,“做七”习俗行之久矣,由来为何?为什么不行作“五”、作“十”的习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据为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
  • 王勃从滕王阁高处临观秋景,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瑰伟绝特的景色就来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阳日。共赏九九重阳诗词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两个“中秋”?它们各以“月夕”和“夕月”为名,表现了“中秋”丰富多元的特色与内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中秋节的月亮与嫦娥的传说迢递人间几千年,是最古老的中华民俗传说中的一个,启发人修炼成仙、返本归真的追求,也显示给人往上飞升的关键。月饼加进了月亮与嫦娥故事中扣响人间的中秋组曲,传送着浓厚的团圆情味。宋代学者邵雍《梅花诗》吟:“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道出了天人之间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