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往往是因为年长者或病人长期卧床、坐轮椅,无法改变姿势,所以身体的骨头突起处持续受到压迫、摩擦等而出现皮肤病变。
为什么会长褥疮?
当皮肤长期受到压力,导致部分或全部软组织血行不良,或者供给皮肤血液的血管断裂,就可能出现褥疮。

最常长褥疮的地方包括:
● 荐椎、尾椎、臀部
● 手肘、脚跟
● 脚踝、膝部侧面
● 肩背部
● 头部后方
褥疮通常发生于长期不动的人,尤其是卧床或长期使用轮椅者。一般认为,个人的皮肤承受能力弱,是形成褥疮的因素之一,如长期营养不良、大量出汗皮肤潮湿、动脉硬化、半身瘫痪与神经病变者。
褥疮的愈合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就越来越弱,各种疾病与抽烟、服用消炎药等也会影响褥疮愈合。
中医治疗褥疮的方法
中医称褥疮为“席疮”。《外科启玄》中提到,“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摩破而成。”久病、大病之后,气血虚衰,肌肤失养,稍加摩擦即使皮肤溃破、坏死,导致褥疮发生。
气血亏虚会使疮色呈淡红或灰白;若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郁滞化热,热盛肉腐,肉腐又成脓,气血瘀滞,则疮色紫暗。
褥疮的中药治疗方法:
若局部出现红褐色斑,继而紫暗红肿,此为气滞血瘀。宜行气活血,可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熟地、泽兰等药。
若褥疮溃烂,腐肉与脓水较多,为蕴毒腐溃型。要清热解毒托毒,药用金银花、甘草、玄参、当归、黄芩、黄耆、皂刺、白芷、川芎、地丁等。
若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但新肌色淡,愈合缓慢,属于气血两虚型。需要补益气血、通络润肤,用药有如当归、党参、黄耆、白芍、熟地、白术、丹参、鸡血藤、川芎、茯苓等。
褥疮的外敷治疗方法:
褥疮初起红斑未溃,可轻轻按摩,受压部位置软垫,并用醋湿敷,然后外补滑石粉;
若表浅溃腐,可用0.5%黄连溶液湿敷,如有坏死积脓者,应扩疮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再敷上药;
如伤口逐渐收口,可用生肌玉红膏合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红膏由白芷、甘草、归身、血竭、轻粉、蜂蜡、紫草、麻油等组成,而生肌散由黄耆、天花粉、乳香、没药、银花、甘草等组成。

如何预防褥疮?
虽然褥疮越早发现越好治疗,但对于重病人来说,即使早发现和治疗,仍难预防长出新的褥疮。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避免褥疮产生:
1. 经常翻身,变换位置;
2. 通过保养让身体气血充盛,皮肤不易溃破、有较强的抵抗力。
3.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
4. 保持身体清洁,避免大小便沾染皮肤。◇
· 夜间频尿睡不好?有8大原因 医师教你摆脱
· 不活动肌肉就衰退!医师教你预防肌少症
· 照护病人和老人吃饭时 你必须注意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