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生活与养生

冬至养精蓄锐事半功倍 中医荐五种好药膳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3265
【字号】    
   标签: tags: , ,

冬至到了,寒冷冬天养生怎么养?一年四季中,冬天正是养生、蕴蓄活力的关键季节。养生宝典《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指出,冬天万物“闭藏”正是养“藏”之月。冬至时冬天的节气更明显了,天寒胃口变好,这时人体活动与消耗也减少了,摄取的营养会储存在身体内。养肾、补肾可以养阴、养精蓄锐,蕴蓄来年元气事半功倍。

冬季五行养生原则

传统阴阳五行学说如何落实到养生上?《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行之则会损坏生命的根本。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金水,春是木,夏是火,秋是金,冬是水,而土是分配在四季里,平日任何时候都可以补脾胃。

冬天在五行上属水,在人体上对应的内脏是肾脏[1],肾脏主宰人体的生命力,冬天肾气最强,利用此时来养护生命元气最得时,而且事半功倍。从五行相克来看,冬天之水克火,火属心,所以容易发生心血管、心脏方面的疾病。冬藏养阴,同时不劳心不劳累,是古人揭示的冬天养生之道。

冬至养生要点

冬天养生,早卧晚起,去寒保暖。(iMoved Studio/shutterstock)

冬至养生,落实到生活上,可以掌握一些要点:

一、去寒就温  保卫阳气

《内经》说冬天养生重“去寒就温”。[2]落实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可以运用“去寒就温”的原则来养藏,保卫阳气、保暖过好冬。

1. 早卧晚起,去寒保暖

冬天的睡眠作息,《内经》主张“早卧晚起”,和天地阳气同步。冬天要早睡,起床则要等到阳气回温、日光照临大地时。[2]

避免让身体肌肤暴露在寒风、寒气中,尤其是不要忽略肢体的远端末梢手脚、头部的保暖。采用洋葱式多层次穿衣法,适当穿戴轻暖衣服、鞋袜、帽子、围巾,去寒就温,以保护元气。

2. 简易做护肾保健法──冷面、温齿、热足、暖腰和温和运动

早晨起床用温水刷牙,热水泡脚,都是补肾、去寒暖身的方法。林贵中医师建议,泡脚是很好的补肾的方法,长期泡脚有很好的保健效果。身体容易冰冷、感冒的人,天天早上泡,去寒暖身,暖和一整天。即使一次只泡3分钟的足浴,持之以恒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足浴是让血液循环变好的万能方法。(Shutterstock)

持恒地温和按摩穴位,也可以保健。中医师推荐简易按摩的两个大穴:三阴交和足三里。可用指腹带点力按压推揉,做的次数以9的倍数为宜,每次不超过5分钟。

冬天运动以温和为宜,不耗津液为要则,在日间晒太阳增骨本。夜间做运动并不好,不仅无法利用阳光强壮骨质,还有阴阳颠倒的问题。

二、养精蓄锐 饮食养肾

“肾”在中医学中不仅指肾脏,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指人体藏精的功能,养肾可以长寿。一年四季都能养肾,又以冬天养肾最能见效,因为冬天肾气最强,容易摄取营养。

肝、心、脾、肺、肾五脏对应五色、五行。彼此有相生相克的关系。(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五行与五脏和对应五色的关系。(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1. 温和平补

《黄帝内经》讲养生时,提到四季生、长、化、收、藏的概念,冬天养生在于养“藏”,养精蓄锐固生命之本,也为来年储备能量。但是“补冬”可不要补过头,补过头也伤身,反而养出现代人的三高症。冬天采用温和平补是养肾好方法,适合一般人。中医师胡乃文表示:“人虚才要补,人不虚吃东西让身体温热就好。”

2. 食黑色食物

从阴阳五行来说,冬天养肾最得其时。中医师林贵强调养肾比补肾重要,食补比药补更好。黑色食物对应肾脏,比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乌骨鸡、黑海参……等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不燥不腻,冬天食用,取得入肾补肾好时机。

黑色食物适合补肾,黑色、红色食物补血。(Fotolia、Shutterstock/大纪元合成)

3. “量身订作”进补方子

中医讲八纲辩证、寒热虚实,冬天虽然是进补好时机,一样要讲究个人身体的阴阳平衡,需要按照个人体质“量身订作”。进补前先请教中医问诊了解自己的体质。常见的补方,例如“四物”、“八珍”、“十全大补”不见得适合自己,补过头还会导致痛风、三高,招来风邪等等的症状,适得其反,一定要谨慎应对。

4. 避开生冷食物饮料

中医师郑振龙说:“冬天我们吃一些食物是给第二年我们身体消耗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然而,郑医师表示,在冬季千万不要吃生冷食物。因为吃了生冷食物,它要消耗我们体内的气血能量;凉水和冰饮料进入体内也会夺走人体能量。

三、补冬药膳

药膳组合食材与药材,能增强人的体力、活力和防卫疾病的能力,是食补养肾的好方子。以下介绍几种中医师建议的日常饮食药膳:

*四神汤

从霜降以后,“四神汤”就被中医师推荐为平补的药膳,入冬也适合食用,可以健脾补胃,增强保卫身心的能量。

四神汤是由莲子、茯苓、山药、芡实(或薏仁)煮成的汤品,是最佳的冬季平补药膳之一,不会太燥热或虚寒,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的功效。(王仁骏/大纪元)

材料、作法:山药、芡实、莲子、茯苓(比薏仁去湿效果更好),加上排骨或是一口大小的猪肉块一起炖煮到熟烂。加用米酒泡一、二片当归做成当归酒,加入煮好的四神汤调味可以活血去淤。

*八宝粥

中医师郑振龙说冬天多煲汤来喝,也能帮助养生,例如:“大枣、红枣煲汤,红枣加一些银耳比较清凉,羊肉煲汤,八宝粥(*腊八粥)等”,“粥一定要热这是最重点的问题。”

吃碗热呼呼的八宝粥好养生。(彩霞/大纪元)

八宝腊八粥材料: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黍)、白米、江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大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另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一种无核葡萄,可用葡萄干代替),以作点染。”

作法:
所有八种材料加上适量的水,焖煮一晚上。食用时,再酌加上述“点染”的坚果和糖、葡萄干等材料。

作早餐食用,暖和一整天。腊八粥所用的食材均为甘温平补的食品,都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暖呼呼的腊八粥,补身更暖心,适合冬天平补。

*萝卜排骨汤

俗语说,“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师李应达推荐,萝卜是冬天盛产的好食材,是防癌健康食物之首选之一,然而,萝卜“利气”,所以进食了补品,例如人参,同一天之内就要避免吃萝卜,以免减低补益效果。白萝卜加上去皮老姜调理去寒,适合冬天入火锅或煲大骨汤。

萝卜排骨汤。(江柏逸/大纪元)

萝卜排骨汤材料、作法:

材料:萝卜、排骨、香菇;盐、料酒,适量。
作法:
1. 萝卜洗净切片;排骨洗净,汆烫一下洗净。
2. 砂锅中加水,放入排骨,姜片,中火炖半小时。放入香菇、萝卜,继续中火炖半小时,最后加盐、料酒调味。食用时可撒上香菜屑。

另外,南瓜营养丰富,口感绵密补中益气暖脾胃,又是降三高的天然免疫食品,也是入火锅,或是做浓汤、甜汤的好材料。

*当归生姜羊肉汤、归耆羊肉汤

中医师胡乃文建议温热的食谱如“羊肉汤”,其中加入人参、黄耆等常见的中药材,可以补气、补形;放入当归、生姜,则温热身体又补血、补形。

中医师高瑜嫔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适合一般人食用,还可以补养心血管。

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温热又补血、补形,还可以补养心血管。(大纪元图库)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三钱、生姜五钱、羊肉一斤。
作法:以八升(*8000 cc)水加入所有材料,熬煮成三升水即可。也可用压力锅、焖烧锅炖煮。炖好后,酌加盐调味。也可依个人口味调配当归和生姜的比例。

归耆羊肉汤

“归耆羊肉汤”药膳温补,适合虚冷的人食用,平和体质的人也可以适量吃,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合。

材料:带皮羊肉一斤、当归10克、党参15克、黄耆20克、枸杞30克、桂枝6克、红枣10粒、姜片20克、水二升。
做法:
1. 羊肉汆烫;当归放入米酒里浸泡;红枣划两刀;党参、黄耆、枸杞、桂枝洗净,备用。
2. 锅中放入羊肉、党参、黄耆、枸杞、桂枝、姜片和水,大火煮沸,小火再炖煮60分钟。
3. 加入当归,再煮10分钟,放入枸杞、盐巴,淋入当归酒。

*肉苁蓉炖猪肾

林贵中医师建议食用肉苁蓉这味好药膳食材,具有肾阳、肾阴双补的功效。将肉苁蓉切细,可以像吃零食一般直接咀嚼吞食,因为肉苁蓉带有甜味,也可以和猪的肾脏一起炖煮来吃。

肉苁蓉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常用于补肾,有多种功效。(Shutterstock/大纪元制图)

材料:猪肾1对(*可用羊肾),肉苁蓉30克。
作法:
1. 将猪(羊)肾剖开,挖去白色筋膜和躁腺,清洗干净;肉苁蓉洗净,切片。
2. 将猪(羊)肾与肉苁蓉一起放在砂锅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大火)煮沸,继续用文火煮到熟烂。捞去肉苁蓉片。酌加适量精盐食用,也可酌加胡椒粉。

顺应阴阳养生

《内经》说养生之道主要是顺应阴阳,大自然万物逢冬季就到了收藏、冬眠的时节,人活在天地间,又怎能自外于天地的规律!冬天是养精蓄锐的重要时节;冬天正也是反照内省、感谢天地赐予的季节。用俗话来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冬至了,好好养藏自己的精气神,为未来的再出发添加活力。

注释

[1]《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就是说肾脏收藏了全身的精华,像是骨髓生长、生育子嗣、牙齿生长、耳朵听力敏锐都靠肾功能。

[2]《内经》中写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年11月7日或8日是节气“立冬”,台湾立冬有“补冬”的习俗,但进补如果吃错,很容易上火,具有中医师身份的大叶大学生物资源暨科技学院院长张世良,运用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教授柯文庆与台湾华陀酒业有限公司产学合作研发的黑米养生料理米酒,6日带领学生示范黑米酒冬令养生餐,教大家立冬如何聪明吃。
  • 冬令进补,怎么补才不会错?
    冬天进补,是为了把身体调到平衡状态,达到养生目的。但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结果越补身体越糟。中医师教你简单辨明体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进补方法。
  • 患有三高等慢性病的人不宜冒然进补,但这类人有替代的补法。(Shutterstock)
    立冬到了,很多民众开始吃药膳补冬。冬天气温下降,在立冬时进补可以增加免疫力,然而,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众不宜冒然进补,但中医师指出,这类人有替代的补法。立冬进补 “补过头”会怎样?三高等慢性病人可用足浴或半身浴来代替进补,同样能活络气血。泡脚或半身浴不仅适合慢性病患,一般民众也可当作日常的养生保健。
  • 立冬
    立冬这天华人有立冬补冬的传统,吃些温热益补的食材,可帮助抵挡寒冷的气温,如,麻油,姜,白萝卜,花生,大枣,雪梨。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坑”,不可胡乱进补,要视个人体质,适当做调整。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