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开奖时间- 线上博彩全攻略
成语典故:【成语数来宝】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 教人悟什么?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40057
【字号】    
   标签: tags: , ,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酒、色、财、气,四大皆空!”也有的用“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说“四大皆空”的起源来处,并不是这个说法。“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空?

“四大皆空” 四大空

“四大皆空”的说法是来自佛家。东汉时的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1]卷二十说:“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就说“四大”在人的身中,各有名字。晋代慧远 《明报应论》有提到“四大”之名,说:“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物质,构成人身,给人的元神当居宅。

《最胜王经》卷五也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成身。”四大物质各自具有坚、湿、暖、动的性能[2],和合构成了人身,所以“四大”也用作人身的一种代称。

佛家讲“四大皆空”,主要在提醒人:这四大物质元素却又不是真我——“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这是“四大皆空”的一层含意。

不仅人身四大空,佛教还认为,构成一切万物的元素都不是真实的,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皆是空幻的,“四大”构成的事物的本体、本质并非像我们的肉眼所见的物质分子现象,这也是“四大皆空”另一层境含意。

1967年福建得化县宽净法师,在坐禅中蒙观音菩萨接引至极乐世界参访,回到人间后讲述其游历,其中提到在莲花池中沐浴,衣服不会弄湿,而且可以任随己意升高、下降、往左、往右。(大纪元)

“四大皆空”的用处

若说“四大皆空”!人身空、万物空,生命还存在吗?生命还有意义吗?

人身脱离了“四大”构成的皮囊,人此生此世在世间的安宅不在了,人走了,然而人的元神却未死亡(除非此人坏事作尽,形神全灭),还要继续轮回转生的旅程。从科学界的实证研究,还有“再生人”的前世、前前世的记忆实证中,人们看到轮回转生,一报还一报,确实不假。这层物质时空的四大、物质万象,是上天考验人“悟性”的假象,是造成人寻真、返真的牵绊。

佛家启悟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返本归真,修去败坏本性的“私”,才能脱离业报和无尽的轮回之苦。“四大皆空”启悟人洞彻物质的虚“有”假象,走向生命的修行返真的起点。

宋代释印肃《证道歌 其二十九》醒人

看空一切物质假象,才能让生命回升,返回元神最好的始初状态。执著于色身的望需求,执著于名、利、情的追索,即使得的再多,脱离了“四大”一切都空!即使名、利、爱情与子孙荣耀得意,哪一样是生带来、死带得走的?反倒是在追索过程中,为私为我算尽心机,造下种种恶业,结果让真我(元神)堕入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承受业报。要摆脱轮回业报,就从分辨假象和真我开始去悟道。“四大空”也可以用作放大四大,勘破人身、万物的物质表象,勘破后天的观念执著和名利情,走向修炼,返本归真的一个层次。

生命为了修行而来,从堕落的凡俗修回到生命元神初生的时空境界,要回到永生的纯真境界。“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3]!有相之身中藏着无相身的元神,此生之后能不能有生路?“四大皆空”待人去洞悟、证悟。

注释
[1] 传说《四十二章经》是东汉明帝时迦叶摩腾、竺法兰合译佛教典籍,凡四十二章,故称为“四十二章经”,为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

[2] 据《佛学教科书》解释“四大”:
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3] “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出自南北朝·宝志:《十二时颂 其五》。

@*#

-点阅:【成语数来宝】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荀子劝学说: “驽马十驾”勉励人勤能补拙,天天勤奋不舍,也能达到目标。像欧阳修这样的良马,曾经留下功在不舍,一日千里的奇功。
  • “一尘不染”原来是佛家语,指不染凡间“六尘”,那么“六尘”是哪些凡俗之物呢?
  • “一丝不挂”一般说是赤身裸露,就是一丝一缕的衣饰都没挂在身上。回顾“一丝不挂”本意不在此,它是从佛家来的成语,说的是人间道的修行。
  •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这话儿是从哪里来的?后人减缩成“千虑一得”的成语,其中显现了晏子的机智,比机智更可贵的是他的好德的修为,智仁勇兼备又谦冲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财的诱惑,尚俭守德、不造业。
  • “一诺千金”引起的力大无比的效应,展现信诺的可贵。看楚汉相争时代,季布的故事,告诉你“一诺千金”的来源与演申。
  • “不三不四”意味不像样、不正派的意思,“没三没四”也是一样的意思。为什么拿“三”和“四”这两个数字来作比喻呢?一起来追根究底,明白 “四”达,也是得一智也!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