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新加坡网上投注-娱乐城平台-竞彩足球app

“我是谁”? 姓、名、字 各表意

作者:杜若
年代作者不详,欢洽寰区 册《婴戏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838
【字号】    
   标签: tags: , ,

如果没有姓名,一个人就很难介绍“我是谁”,在与社会的互动交往中,也会比较麻烦。睿智的先贤以姓、名、字解决这一难题。您知道,姓、名、字各有哪些含义吗?

何为“姓”

“姓”的本义是“生”,指人禀承上天之气,降生于世,最初表示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中国古代,最初使用姓的目的,在于“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

由此引伸出“百姓”一词。《白虎通义.论姓》云:上古时期黄帝吹律定姓,用来记载族称。“律”是律管,一种定音的乐器。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声有五正音“宫、商、角、征、羽”,五五相乘二十五,加上春夏秋冬四时气息不同,所以通过吹律得到百个姓。后来以“百姓”泛指一国之民。

何为“名”

《说文解字》释义:名的产生,是因在夜晚人们相遇时,由于夜色漆黑看不清楚对方,需要报称自己的名,好让对方知道“我是谁”。

在古时,通常小孩出生三个月,他的父亲就为他(她)起名。据《白虎通德论》所说,之所以要在三个月时命名,是因在天道运作下,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三个月大的孩子,眼神温暖犹如朝阳,眼睛能左右顾盼,会以笑应答与人沟通,所以这时就给他取名。

为王子取名是在祖庙,或在天子寝宫。起名有一系列的仪礼。古人认为,“子不教,父之过”,取名是父亲给孩子上的第一课,意在“谨其始而教其终身”。

在古时,通常小孩出生三个月,他的父亲就为他起名。图为宋 佚名《小庭婴戏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命名那天,天子要沐浴更衣,穿上朝服,夫人也是如此,一起站在寝宫台阶的西南下。由世妇抱着婴儿,从西边的台阶走上来。如果是嫡长子,天子就握着他的右手;如果是庶子,就抚摸他的头,然后给孩子起名。

天子会说“钦有帅”(你要教导小儿恭敬地遵循正道),夫人则回答“记有成”(我谨记此名的含义,使小儿将来有所成就)。命名之后,天子、太子派士抱着孩子到南郊,将孩子的名告于山川、社稷、四境(引申为全国)。这是王子的命名礼。

古代取名,不能用日月、国名、疾病之名,也不能和太子取一样的名字。

诸侯之间相见,只可称呼爵,不能称呼名。诸侯失去自己的封地,或灭了同姓的诸侯国,诸侯名誉扫地,史官就要记下他的名字。古代史家记史常用的手法,以称名或不称名,表达褒贬,比如《公羊传》、《穀梁传》中常用这一手法。

何为“字”

当小孩长大成年,至二十岁时为其举行冠礼,再为他取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后,称呼其字,这是周朝的礼制。《礼记.冠义》曰:“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礼时取字,表示成人之道。所以在古时,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一般平辈也称呼对方的字。

向人介绍“我是谁”,以姓、名、字加以区分。随着文化的演变,在现代已省略了“字”,只称呼姓名了。@*#

参考资料:
《白虎通义.论姓》
《白虎通德论.姓名》
《礼记.内则》
《礼记.曲礼下》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末年,安徽桐城一位贡生(秀才)张秉彝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中看见一位穿着闪闪发光金甲战袍的人来到他面前。
  • 现代人一般会用最美丽的词比如 “宝贝”“亲爱的”“甜心儿”等称呼妻子,而在中国古代则相反:文雅有礼的男人,经常用“糟糠”“ 拙荆”称呼结发之妻。有人说这是贬低女性,有人说古代女性地位低,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 中华民族古来流传,说冬青是西王母的长生树。古井伴老冬青,这一幅图画宛然是梁鸿孟光这对人间仙侣的定影,贞节高洁留在历史中,给后人缅怀。
  • 宋朝时期,有一位书生不仅功夫了得,还帮着官差制服了七八个匪徒,解决了地方一时的治安难题。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