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水仙迎新年 伯牙学琴移情悟道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9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楔子

不须冰与雪,自作一瑶华
——打一花
提示:“冬天里的花,素净高洁。”

山茶花?梅花?蜡梅?脑际芳草百转……一时可能还转不出来。再看下一个提示:
出水芙蓉是一家

是否猜到谜底——
水仙”!

凌波仙子

中华文化中,咏水仙由来已久,咏赞水仙的诗人词家也是数不胜数。有的说水仙宛若水中的美人、凌波独步的仙子;也有人形容她是山泽的素辉、绿云上的春波。不管来自山边或是水泽,水仙冰心无垢般的花影,让人涤尽凡心。

水仙贺岁迎新年

水仙花开在过年前,是过年期间洗尽旧尘、辞岁迎新的吉祥装饰品。厅堂案上摆上一盆浅水或一个古瓶,养几丛玉骨冰肌的水仙,就能点染幽斋的清雅气氛,真的是宜室宜家。如果将花入画,可以留住清芳与花影,传它个几代人。

历代画家多将水仙和其它在冬天里凌寒扬华的花儿像是梅花、茶花、蜡梅等等一起入画。这些在冬天里领先报春的花儿都有不畏寒的特质,凌寒傲雪的精神百岁常新,鼓舞代代中华儿女,所以也是贺年的岁朝图取材的对象,供给人赏年景、陶冶雅兴。

“一一孤根发,藂藂(同丛)翠叶新。清琴弹此曲,白露谓伊人。
蓬岛何年别,兰堂幸可亲。安知芳草气,不是洛川神。”

这是 明末淸初人陈子升的《水仙花》,形容了朵朵水仙一一发孤根、翠叶丛聚的外貌,“新、翠、芳、露”则飘溢水仙花的洁净清高特质。诗中藏入“蓬莱岛”、伯牙的琴曲《水仙操》(“操”是琴曲)的典故,又把芳草水仙和水中仙的意象作了巧妙的移情连结。

伯牙移情水仙 成琴艺妙手

传说《水仙操》是伯牙所作的名曲。伯牙是春秋时代的古琴妙手,人们一提到古琴就想到伯牙。伯牙如何成为鼓琴(弹琴)的妙手?史上留下一则伯牙“移情”水仙——水中仙人的传说,《水仙操》一曲,成了他移情悟道的表记 。

唐代吴竞的《乐府古题要解》记载《水仙操》的故事,说伯牙向成连学鼓琴,三年有成,但是还未得琴艺的精髓——“精神寂寞(*寂静)、情志专一”。成连告诉他,我有高师方子春在东海,可以去请益。于是伯牙跟着成连到了海中蓬莱岛。他们到了那里,遥望远处、找寻近处却没能看到一个人影。成连说他要去把师父迎来,他让伯牙一人留下,说完撑上船成连入海去了。小船消逝在海上,过了十天还不见成连回来。孤单寂寞的伯牙一人空空巴望,见不到等待的人影,不禁悲从心生。

伯牙不时延颈四望,只听到天地之间,澎沛的海水急涌,旋而扑浪,旋而幻灭;时而狂啸如虎,时而又静如处子。深邃的山林,不时传来群鸟悲号。天地就是最好的老师,伯牙仰天长叹,终于悟到了:“师父把我一人留在这里,让我体悟情志专一之道”。

伯牙终于懂得“移情”--山海间的伯牙好像变成了“水中仙”。寂静地屹立于天地间,他体悟到了心与情合一的新境界。于是,他作了新琴曲《水仙操》,曲终时,入海的成连也撑着船返还了。一曲《水仙操》展现伯牙移情的境界,他终而成了天下鼓琴妙手。

水仙救孝子

《水经注》 的江水篇中,有一文(引用汉朝扬雄《琴清英》)记载了一则汉安县北的江水中“水仙”(水中仙人)救助孝子伯奇的故事。

尹伯奇是周宣王时代的孝子、周朝上卿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生母死后,父亲续弦娶了后母。后母生的弟弟谗言陷害尹伯奇,说他对后母有暧昧之情。尹吉甫不信,后母有私心偏袒自己的儿子,故意设局陷害伯奇。后母对尹吉甫说考验一下便知道,不妨让她和尹伯奇独处空室,叫尹父到对面楼上去观察。

后母知道伯奇很仁厚,就事先把毒蜂缀在自己衣领上。伯奇一看到毒蜂赶忙帮她取下。在楼上观察的尹父不明究竟,远远地被这一幕设计的假象给骗了,盛怒下就把尹伯奇赶出家门。

伯奇遭到不白之冤非常悲伤,到了野外就投身江中,满身缠挂着苔、藻。忽然梦见有水中仙人,赐给他美药救了他。得救后的伯奇还是一心挂念父亲,悲伤难抑唱起歌来,表白自己的心迹。水上往来的船人都深深受到他的歌声打动,也跟着学唱。传唱江水上的这首歌曲引起了尹吉甫的注意,觉得这是自己的儿子伯奇所唱的,他明白了自己的儿子没死,就作了一琴曲《子安之操》。也有一说,伯奇将自己的孝亲心迹注入琴曲中,作了感人的《履霜操》。周宣王于途中听到了这琴曲,感动得说道“这是孝子之辞”,终而使得尹家父子俩团聚。

伯奇移情水仙成了鼓琴妙手,清音高名传古今;伯奇孝心感动天地、感动了水仙,孝行留在人间。伯牙、伯奇他们的琴操曲中的清音,都传达了与天地共鸣的清高情操。

终曲

水仙,不愧是花仙,每一朵明洁冰清的水仙都怀抱着一轮慈心,晖晖然传达了兼爱无私的意含,让古人在花中仙与水中仙之间萌生了移情的作用,留下许许多多美妙的故事,衍生了无尽的联想,净化凡间尘垢。

观赏慈心无垢的水仙花也能让人移情,让人涤净凡心。过年期间,供水仙盆栽应景,宜室、宜家、宜一生!

@*◇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枇杷花迎寒,素华冬馥,薛涛“情戒”给了生命新的篇章。情海失落的薛涛在成都浣花溪畔,闭门幽居枇杷丛里。她退尽漫烂还素华的后半生,就好像枇杷树负雪扬华(花),转入另一种心境。
  • 中华民族古来流传,说冬青是西王母的长生树。古井伴老冬青,这一幅图画宛然是梁鸿孟光这对人间仙侣的定影,贞节高洁留在历史中,给后人缅怀。
  • 松树古来拥有百木长的桂冠,千岁材的美称,说松树有灵性的故事,拾掇史书间也不少。苏武“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丈夫若松之常青。
  • 就像刘雪庵在《踏雪寻梅》中抒发的:“尘世多风霜,蜡梅朵朵黄,空谷传回声”……一生的困厄沧桑,几度政海的波澜冲击,都没有撼动黄庭坚,他真如浊世中一腊梅,几度浊流涤荡,越发清芬。
  •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游戏,留下俏皮、诙谐的诗句、警语,供今人玩味。宋代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一生爱梅花,元代嵚崎磊落的画梅名家王冕在人间修道,恰如一朵出尘白梅,他们都以梅花自况……
  • 山茶花为何先领春色照天涯?山茶又称“曼荼罗”,到底是什么含意?山茶静婉鲜妍和宋代真御史邂逅,说王十朋转生的故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