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9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北报导)香港绿惜地球发起“短命胶运动——废PET饮料容器(宝特瓶)品牌调查”,在台港两地进行16场净滩行动、收集超过5200个废弃宝特瓶。在能识别品牌的四千多个瓶子中,简体字品牌占66%。台港环团共同呼吁,宝特瓶等一次性废塑胶已成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胶垃圾制造国,有责任大力减塑,同时要求饮料生产商订定减塑目标,共同对应海洋废塑胶的危机。



这次调查发现,台港两地搜集的简体字宝特瓶所占比例,以台湾澎湖比例最高,台湾(含澎湖)4个监测站收集到近2,600个能识别品牌的宝特瓶,当中85%为简体字,繁体字只有11%。至于香港的10场调查,简体字饮品比例接近四成。
香港、台湾海废初步调查结果
繁体字宝特瓶 | 简体字宝特瓶 | 其他文字宝特瓶 | 总计 |
1255个 | 2938个 | 248个 | 4441个* |
28% | 66% | 6% | 100% |
记者徐翠玲/制表 资料来源:绿惜地球
*收集5254个宝特瓶,其中975个(18.6%)无法辨识品牌。
海洋公民基金会净滩净海专员巫佳容表示,世界最美丽海湾组织(The Most Beautiful Bays in the World)2018年会正在澎湖办理,但澎湖的海湾面临严重的海废问题。由于季风及洋流的关系,每年冬天东北季风都会吹来大量的海废,累积在面北的海滩上,这些海废多是宝特瓶及渔具、渔网,海洋公民2017年进行的宝特瓶国籍调查,发现简体字品牌达76%(国码为690-695)。
这次调查收集两地滩岸的废宝特瓶,在2,938个简体字品牌中,台资的“康师傅”数量最多,占33%;其余“四强”依次为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及可口可乐。
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零废弃研究员孙玮孜说,康师傅是中国颇具规模的台资企业,也在香港上市,产品包含泡面、瓶装饮料等,目前在台湾已经没有销售任何产品。康师傅间接制造大量宝特瓶垃圾,又“浩浩荡荡”漂回台湾和香港,说来讽刺。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专案执行陈姿蓉表示,海洋废弃物无分国界,国际间须共同应对。若就台湾本岛两场监测资料结果发现,来自台湾自产的宝特瓶占绝对多数,环保署应检视回收系统是否存在缺漏或规划相关源头减量政策。
联合国报告指出,宝特瓶等废包装塑胶为这一时代最大的环境灾难之一,宝特瓶更长年位居十大海洋垃圾排行榜。以人均塑胶包装废物量计,美国、欧盟、日本最多,但以国家总制造量评量,中国则高居全球第一。海洋保护协会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排到大海的塑胶垃圾,同样世界第一。
两地环团表示,中国有必要承担更进取的减塑角色,例如:推出饮品容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督促饮品生产商康师傅等,订定积极的减塑目标及时间表,包括源头减废,推出去塑胶瓶化产品,如推动自助饮料机的贩售模式;改良产品设计,尽量采取单一物料,提升回收价值;逆物流系统设计,规划自主回收管道,提升回收价值,并订定回收所有出售产品的时间表。◇
责任编辑: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