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明灯──行善力量有多大 鬼来告诉人

作者:任采真
人类正在被指引,走向美好的未来。(fotolia)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5787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人间道中,人们在中元节会想起什么来呢?相信很多人会想起祭祀鬼神、普渡报恩。有没有这回事呢?

中元节民俗 普渡报恩

中华文化中过“中元节”,人与天地神鬼的互动由来已经很久了。从南朝梁朝始有盂兰盆法会,人们在这一天以殊胜的盂兰盆斋供养佛僧,恩报今世和七世亲恩;从宋代起,道教的中元文化大兴,祭祀求赦亡灵罪愆、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仪式与民俗活动甚至延续一个月。

南宋人们不分宗亲贵贱都办祭祀拔孤魂,各个道观超度的盛况一时,民俗岁时记《梦粱录》就有记载:“七月十五日,⋯⋯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渡醮,与士庶祭拔。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或拔孤魂。”

图为台湾台东建醮牌楼及普渡醮活动一景。(中央社)

尽管中元节人们怜悯孤魂野鬼行普渡,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鬼魂都能均霑经忏超度,还必须是比较善的鬼、罪业比较小的鬼才有这个福分。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礼部尚书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不少有关鬼的拾闻,其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就跟这个有关。

沦饿鬼道百年不得超度

《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一卷槐西杂志一》记述景州人李晴嶙说的一个沉沦饿鬼道百年不得超度的故事。说有位姓刘的书生以一所古寺作学堂,教儿童读书。一天夜里,月色微明,他隐隐约约看到园中人影晃动,以为是贼,却听到两鬼隔墙求助。

刘生吃惊地询问为何找他求助?听到墙外的鬼回答说,他们因生前造了恶业,堕在饿鬼道中将近一百年了,饥肠辘辘。因看他是有慈悲心的人,所以来求赐一些残羹冷饭,解解饥肠之苦。

刘生想起了佛门中的救济、超度法事,就问:“佛门中经常举行经忏法事,这功德足以救济阴间饿鬼。你们为何不求寺中和尚超度?”

饿鬼回答说,能够得遇超度的鬼辈,也得靠前世种有善因。饿鬼俩描述了他们得不到救济的原因:“我们俩上辈子忙忙碌碌钻营于仕宦之途,看谁权势大,就巴结附势……得意时从未扶穷济困,没有积下足够的善因,如今落入饿鬼道,怎能得到超度的善缘呢?”

恶鬼又继续补充说:“所幸当初我们对不义之财,并不吝惜,对孤寒故旧也给点小周济,所以偶尔还能得到点小哀怜,有一口残羹剩饭吃。不像目犍连(也称目莲或目连)的母亲那样,落入大地狱,纵然有食物送到嘴边,也化成猛火焦炭,连佛的大神通,也救不了她!”

刘生听着听着,心生怜悯,应允了饿鬼。饿鬼俩感激莫名,呜咽着离开了墙边。

目犍连的母亲因生前罪业深重,落入饿鬼道大地狱,纵然有食物送到她嘴边,也尽化成焦炭。目犍连虽能下地狱找到亡母,却也解不了母亲的业、救不了她。图为《目连救母》剧照。(大纪元资料)

行善的力量自救

从那时起,刘生如约把残羹剩酒洒向墙外济饿鬼,虽然能感觉到他们存在,可是再也没有来找他。

过了一年多,一天夜里忽然听见两鬼来道谢和告别。刘生问:“你们将往何处去?”

饿鬼说:“我们两个堕在饿鬼道中一百年了,都没有法子超脱,想来想去,只有作善事来自拔。”

接着饿鬼说了自己的自救善行。当他们在树林中见到有人要来弹击野鸟,就先惊吓鸟儿让鸟飞得远远的,当见到有人要下网捞捕水中的鱼,就先驱赶鱼儿,使其不致触网。就因为饿鬼们的这一善念,感动了神明得了赦免,现在得以脱离鬼域,去转生了。

也就是说,罪业深重,沉沦饿鬼道而得不到佛道法事救济的鬼,横下一条心自救,发了善念做了善事,尽所能地救济生灵,就这样把自己从百年沉沦中拔救出来了!

回头看看目犍连救母,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然而他要救母,凭他一人的神通也解不了亡母深重的罪业,大神通的他也救不了坠入饿鬼道大牢中的母亲。

台湾宜兰头城中元节民俗建醮普渡的重头戏“抢孤”。(中央社)

中元节传说是地官生日,人们在这一天祈求地官慈悲赦免罪业。神明大慈悲!凡人诚心改邪归正,虔敬的善念、丝毫的善行,都在为自己造福;倘若违反天理,却一味祈求赦免,也只是一厢情愿。

善的力量有多大?两饿鬼善念善行,利他自救,解脱了百年沉沦的罪业枷锁。善行之力果然无量!@*#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元节的起源为何?黄历七月半有什么文化特色?不管是佛教的盂兰盆会、道教的中元节祭拜都落在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中华文化圈尤其是闽南、台湾还有黄历七月是鬼节、黄历七月鬼门开的俗谚和“中元普渡”风俗。古人怎样过七月中元…中元节文化节俗和救赎倒悬、慈悲赦罪、超度亡灵孤魂有关…代代形成浑厚的中华文化内涵
  • “中元”内涵很深厚,人们在这一天供养佛僧孝亲报恩、祭祀求赦亡灵罪衍、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仪式与民俗活动延续一个月…人与天地神鬼多元时空的互动。在华人圈有七月“鬼节”、七月鬼门开的说法。台湾香港的鬼月节俗很盛大…古人的中元节俗…
  • 基隆市中元祭游行检讨会,11日在基隆市政府第一会议室举行,由市长林右昌亲自主持,各姓氏宗亲会及表演团体均出席与会,会中并颁发3个优等奖、15个甲等奖及4个杰出表演团体,鼓励他们在中元祭游行中的杰出表现。
  • 清朝江苏溧阳县县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诉讼的书吏,姓焦。他为人正直,常常为众人排忧解难,因此为乡人所尊敬。他邻居家的儿子,年龄不到十八岁,但却好勇斗狠,焦某少不得为他调解事端,是故邻家子对他十分感激。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