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彩分析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中华文化300问】

美男子潘安为何自称“二毛”?

作者:任淑一
font print 人气: 14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刘长卿(唐玄宗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有诗吟:“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诗中“潘郎”就是指史上的美男子潘安。美男子惊见黑发中参差着白发,悲叹之情溢于言表,低荡的心绪应该甚于常人!的确,潘安叹白发生,就成了古人,尤其是古代男人述说长白发的一种典故。

潘岳(公元247-300年),晋代名士、文学家,字安仁,后人习称他潘安。潘安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少时随父宦游,后入太学,二十余岁在当时权臣贾充幕府中供职。曾任司空掾、太尉掾等职,三十余岁担任河阳县令。潘安风姿俊美,是史上公认的美男子代称,后人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据《世说新语》所载,潘安每次外出,都会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地围着他的车子,又向他的车子投掷水果,常常“掷果盈车”。

始见“二毛”

潘安之貌虽然让人“掷果盈车”,但是这些爱慕、这些献果却也没能让他青春俊貌常驻,年纪不大就有“二毛”惊心。他在《秋兴赋序》中这样描述自己:“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潘安说自己“春秋三十有二”,也就是三十二岁时,头上长了“二毛”。就是长了白发了。因为黑白两色的头发交杂,所以称为“二毛”——两种毛色的头发。

因而后代诗人,引用潘安“二毛”的典故,叹华年早生白发,兴叹借喻的也不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刘驾《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二毛”——年纪的代名词

潘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一语在文史上的影响力真不小,后代名将、文人墨客在作品中以“二毛”来表述自己的年岁的说法很常见。后来,“二毛”一词也成了“三十多岁的人”的代名词。

例如:北周骠骑大将军、集南北朝文学大成的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自己三十多岁就遭逢丧乱:“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宋代谏议大夫、以忍辱自隐出名的李宗谔,在他的《先公谈录》中说自己“二毛之年”丧父。他的父亲是李昉,曾为宋太宗时宰相,自律俭朴清廉。他说:“宗谔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文中所说“丁忧”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先公”就是已经逝世的父亲,李宗谔三十三岁时李昉殁。以上这些名士都以“二毛”来代指自己的年龄正当三十多岁的年纪。

人生在三字出头到四十岁的这十年光景,可以是壮志凌云青云直上之期,也可能是白发早生、伤叹不遇之时。欢畅、愁绪两种情怀与“二毛”俱在,真是悲欢中年,古来已然。@*#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金龟婿”是指高官厚禄的夫婿,从唐到清“金龟婿”都入了诗词,隐含一丝嘲弄味儿,反映“金龟婿”形成背景的不正统……“金龟”符前身是金鱼符,在唐代长用,但是却没听说过“金鱼婿”,为什么呢?
  • 南北朝士林豪杰江淹的一生,建立了寒士不怕出身,才能加上努力奋发,逐步青云的成功模范。南朝史记载“江郎才尽”有两个预示的梦……。
  • 从周代到清代,历代朝中都有藏冰的专职人员和作法,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之月”能享用清凉的冰块。古人藏冰表现了科技的成就。宋代民间,入伏之后怎样享用冰盘、冰点呢?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