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家三人患蜱虫病 两人延误治疗身亡
图为吸血前(左)和吸血后的蜱虫(Tick)。蜱虫不吸血时身体很小;吸饱血液后,大如黄豆,有的可达指甲盖大。(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大纪元2018年07月05日讯】夏天到了,蜱虫病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近期,江苏盱眙有一家三人被蜱虫叮咬,其中两人因延误治疗不幸身亡。
据《杨子晚报》7月4日报导,家住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附近的李先生一家,一个月以来一家有三个人发“怪病”,让一家人被恐惧笼罩。
5月20日,李先生的小舅子在盱眙当地不治身亡。李先生说,小舅子才50岁出头,身体一直很好,“当时就是发高烧、咳血,病情来得很急”。从发病到去世也就几天时间,当地医院一直没有做出明确诊断。
6月初,李先生76岁的岳母也出现高烧不退,“症状一模一样,出血都无法凝固”。当地医院仍然无法诊断。6月5日,李先生一家将已经病危的岳母从老家送到南京鼓楼医院,医生高度怀疑是“蜱虫病”,立刻抽血送到上海做病毒核酸检测。6日凌晨,病人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几天后,病毒检测的结果证实了医生当初的诊断,就是“蜱虫病”。蜱(pí)虫就一种寄生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
鼓楼医院感染科专家介绍,蜱虫体内有一种可怕的病毒,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可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俗称蜱虫病。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病是首先在中国发现的。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0年首次报导蜱虫病以来,中国已有11个省份发现大约2500例该病病例,平均死亡率为7.3%。
据了解,该病多发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有潜伏期、发热期、多器官衰竭期,存在人传人的传播方式,患病后诊断与确诊难。
6月9日,李先生在岳母出殡的当天,右小臂被蜱虫咬了一口。他很害怕,先去医院消炎、查了血像,没有发现异常也没发烧。他暗自庆幸咬自己的虫没有毒。
6月12日,李先生到南京溧水打工,下午就开始发高烧,第二天来到鼓楼医院检查。6月15日,检测报告尚未出来(此后病毒核酸检测证实,李先生也是感染了“蜱虫病”),医院先行根据针对病史以及症状系统治疗,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才脱离了危险。
截至目前,南京鼓楼医院接诊到了约1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大都来自江苏和安徽交界处的农村地区,如盱眙、滁州、明光等地。今年4月份以来,已经出现17例蜱虫病患者,2人病重死亡。
据介绍,该病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
“蜱虫病”的相关案例引发民众警惕。有人表示:“政府并没有重视对此病的诊治,没有在一线的县级医院投放医疗资源,南京的医院都要抽血送到上海做病毒核酸检测,还别说其它医院了。”
也有网民说,这个东西农村很多的,北方都俗称草爬子。“小时候放牛多的是啊,特别是黄牛很多啊,也没见谁得病死的。怪了!关键看是否携带病毒吧。”#
责任编辑:李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