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 注册官网-博彩 注册开户-博彩 注册注册

无心插柳 民间小调茉莉花西传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气: 9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一曲中国人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从清代传唱至今。茉莉花被中国民间男男女女争相赞美,藉以托付爱慕、传达情意,在各地词曲都大同小异。十八世纪末《茉莉花》传到了西方,则成了赞美耶稣基督的赞美诗,其中是何缘故?

茉莉花 向东来

茉莉来自佛教之地,而在中土成名。古代中国人对茉莉的浓烈熏香非常喜爱,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那时南方人喜爱茉莉的芳香,竞相种植,“耶悉茗花(素馨)、末利花(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南方草木状》中引《南越行记》的见闻说:“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惟茉莉、那悉茗(素馨)二花特芳香。”

茉莉花。(Zhuwq/Wikimedia Commons)

情定《茉莉花》

娇小洁白的茉莉花儿,芳香引得人种植,芳香引得人歌颂,谱进了民歌小调,在中国南方各地传唱。

《茉莉花》歌曲的原形起于清朝的民间小调《鲜花调》,又名《打花鼓》。《鲜花调》以茉莉花为歌咏对象,于乾隆年间刊印的戏曲剧本选辑《缀白裘》中的〈花鼓 〉有记载。

著名中国民间小调

中国南方各地传唱的《茉莉花》民间小调,曲调和歌词大同小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下》记载,传统的江苏民间小调《茉莉花》的歌词这样的: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 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 雪也白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 比也比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茉莉花》曲调流传到西方

在中国南方多地流传的《茉莉花》后来广为流传到海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说起这契机,和乾隆盛世有关。乾隆朝末期,英国乔治三世积极想要和天朝建立邦交关系,寻求通商口岸。乾隆八十大寿时,乔治三世致上亲笔祝贺信,表示交好厚意,同时,派遣了贺寿使团东来。

英王乔治三世画像。(顽石创意提供)

使团的领团大使是侯爵马噶尔尼(Macartney),他是乔治三世的王室胞兄、枢密院的院长。英国的大使团在北京谒见乾隆皇帝,也参加了在承德山庄举行的寿宴。使团中有使者喜爱上这中国小调民歌《鲜花调》(《茉莉花》),把它带到了欧洲。当时是十八世纪末,公元1792年。

后来,有传教士根据《鲜花调》的曲调写了赞美诗《耶稣美名歌》。到了十九世纪前期,《茉莉花》曲调的一部分也被普契尼谱入歌剧《杜兰朵公主》中,在西方流传起来。

2017年4月6日,川习会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举行期间,川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Arabella)就演唱了《茉莉花》这首中国民间小调流行曲,外孙约瑟夫也加入了演唱。@*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
     朴实未被污染的音色,加上不夸张的手势与动作,乌克兰儿童合唱团二度来台,不但学说国语,还学会演唱字正腔圆的《茉莉花》,摆明要跟巴黎木十字儿童合唱团的《高山青》一较高下。
  • 家住在一所大学的附近,所以,每天外出或归来,我都要从那所大学校园横穿而过。一天,大学校门口突然放了一张条形的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有时两个)戴红袖箍、着制服的警察,目不转睛地注视过往的行人。这种情形我已见惯不惊,每逢中共胆怯的时候,就会弄个警察在校门口给它壮胆。我好奇地想:花红柳绿的三月,中共恐惧什么?
  • 4月6日,备受瞩目的川习会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举行。期间,川普的外孙女、第一千金伊万卡的女儿阿拉贝拉(Arabella)演唱了中文歌曲,这次阿拉贝拉的弟弟约瑟夫也加入演唱,再次爆红网络。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