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遥远的春秋时期,是一个陌生的时代。如果将这个时代各个层面的情节慢慢展开,会展现出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虽然时代不同,语言有别,这些故事现在读来依然动人肺腑。本篇要介绍的是鲁国大臣郈成子在卫国时的一段见闻。
有一年,鲁国大夫郈成子奉命出使晋国,中途路过卫国,卫国右宰谷臣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款待他。
宴会上虽然有乐工奏乐助兴,但右宰谷臣脸上却没有一点喜色。喝酒喝得正酣畅时,右宰谷臣还把名贵的璧玉送给郈成子。郈成子没有推辞,爽快地收下。

郈成子出使晋国,完成使命后,按原路返国,再次经过卫国。但这次,郈成子没有去见右宰谷臣,没有跟他道别,直接就返国了。
车伕很不理解为什么郈成子不和谷臣道别,于是问郈成子:“上一次,我们经过卫国,右宰谷臣热情地邀请您赴宴,看你们尽兴地喝酒,气氛也很融洽。今天我们再经过这里,您为什么不向他辞别呢?”
郈成子脸上露出忧心的神色,说:“上次右宰谷臣宴请我,确实是想和我欢快地共饮一场。当乐队奏乐时,右宰谷臣却面无喜色,这是他在告诉我,他有忧愁啊!当酒喝得正酣畅时,右宰谷臣送给我玉璧,意思是向我寄予重托。因此我猜测,很可能卫国就要大乱了!”

车伕载着郈成子离开卫国,大概走了三十里路时,从卫国传来消息,大夫宁喜恃傲专权,作乱犯上杀死了卫君,右宰谷臣也为卫君殉难身亡。郈成子马上下令车伕掉转马头,返回卫国悼念右宰谷臣,哭悼三次才回国。

郈成子回到鲁国后,派人前往卫国,把右宰谷臣的妻子儿女全都接到了鲁国。郈成子将右宰谷臣的家人安置在自己家里,用自己的俸禄供养他们,等到右宰谷臣的儿子长大后,又将其父赠送的玉璧还给他。
回忆故事细节,当初右宰谷臣主动宴请郈成子,而他本人却是忧心忡忡,或许他已经预料到自己将要落难,但碍于众人在场,不便直说。右宰谷臣又将贵重的玉璧送给郈成子,说明他有重要的事,想托付给他,但是,一直到他殉难,他什么也没有说。
郈成子以善于观察名闻天下,他从右宰谷臣在宴会中的表现,知道了右宰谷臣的意愿;因而有了后来供养右宰谷臣家人,并将玉璧还给他后人的故事。
孔子得知这件事情后感叹道:“有智慧能察觉右宰谷臣临难,而又有仁心能担当托孤寄财重任的,唯有郈成子而已。”@*#
事据:《吕氏春秋.观表》卷20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