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在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于云南南宁(今曲靖城)南七十里处出土。爨宝子碑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刻了建宁太守爨宝子的墓志铭,共四百余字。
爨宝子碑三奇
爨宝子碑一出土,至少缔造了“三奇”的纪录。
第一奇:此碑缔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年号
此爨宝子碑上写着的立碑时间是“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公元405年),翻查历史,“大亨”是晋安帝的年号,然而“大亨四年”是不存在的,实际上,“大亨”这年号使用到“大亨三年”,之后年号改为“义熙元年”。
历史上“晋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确有其人,碑文上记载爨府君讳宝子,建宁同乐人,建宁太守。爨府君在青壮之年就去世,享年二十三岁。纪念他的立碑人当然也是当时的政要、一方主流,然而他们都不知道“大亨”的年号已经改了。
当时处于晋朝末年,内乱频仍,晋安帝在位廿二年间朝权旁落,几度遭受劫持。元兴元年(402年)桓温把持朝政,改元大亨。大亨二年末(公元404年1月1日),桓温之子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废安帝为平固王,并在次日将其送至寻阳。后来桓温兵败又劫持安帝到江陵。桓温兵败被杀后,荆州别驾王康产及南郡太守王腾之支持安帝于江陵复位,这是大亨三年(公元404年)中的事情。
不久桓温旧部桓振率领桓楚残部进袭江陵,安帝再度被俘。大亨三年冬(公元405年)正月,晋军收复江陵,安帝再度复位,改元“义熙”,随后获迎回建康。
而云南贵州一带在东晋末年的乱世中安居一隅,当东晋安帝与皇室遭逢灾变时,云南的地方官到了该年四月都还不知道京师已经变天了。他们由于处于闭塞的边陲地区,对外交通联络不畅,自成一个格局,正是应和了古传的“天高皇帝远”的俗谚。

第二奇:爨宝子碑是“禁碑”时代的一奇碑
东晋禁碑,正式碑刻极少,而边陲云南出土的爨宝子碑,成了著名的碑刻。因为曹魏、西晋时期为了抑止东汉以来厚葬、立碑的奢风而“禁碑”,延续到东晋。而云南的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死后却依然立了碑,延续东汉立碑着传的风尚, 这也可视为“天高皇帝远”的另一表现。
第三奇:爨宝子碑的碑刻书法展现汉字从隶书过渡到楷书的渐变书体
在书法史、文字史上,呈现出字体转变过渡的碑文少之又少,使得爨宝子碑上的碑文更受到重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爨宝子碑“在隶楷之间……转变之渐至可见”,也就是说《爨宝子碑》的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字形已经离开了隶书的宽扁之形走向楷书的形貌,而笔划上又极尽隶书的磔笔上翘的特色,使得这块碑石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爨宝子碑》也为神传汉字字体渐变的历史留下了里程碑。@*#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