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写生画中的惊叹号 《野蔬草虫图》
在艺术领域中,一提到白菜,人们脑中可能立刻就浮现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中国八千年玉器史中独特而超凡的作品。它一方面具有石之坚实、水之润泽,汇萃了山川精华;一方面也是人间巧匠美学理念的极致体现,因此说“翠玉白菜”是件“天人合一”的至宝,一点也不为过。
历代以白菜为主题或以白菜入画的作品不多,本文所介绍的《野蔬草虫图》就是以小白菜入画,可谓十分难得。这画据说是宋代画师许迪的作品。这棵南宋画家笔下的小白菜,比起故宫博物院著名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可是毫不逊色呢!

宋代重视写生 深度掌握造化神工
宋代画家普遍重视写生,写生的目的是想通过对物象动静态的观察和描绘,增强对物象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对其神情及体态变化深度掌握。
早在南北朝时代就有善作花鸟草虫的画家,经过唐代写生技巧的提高,在五代、宋代,写生大盛,花鸟画形成高峰,到宋徽宗一朝,更是进入中国花鸟画的黄金时代。《野蔬草虫图》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宋代名品,被收入乾隆皇的《石渠宝笈续编》第一册,成了“清宫之宝”。
北宋大力提倡观察写“生”之理、写“生”之态、写“生”之趣、写“生”之意,这是花鸟画的写生精神。宋代的画家对于写生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就是一须一足,都巨细靡遗地审视,并能从多个面向去摹写描绘花鸟草虫等小生物,展现细致入微的功夫。
勤于写生的画家,笔下的物象生动自然,因为不是凭空想像的嘛。画家描绘虫草花鸟这些小生物,形貌逼真,有如将它们捧在掌心审阅,并且将其所察所看、所感所悟详实记录下来,从而使观赏者深受造化神工的触动。

广袤千里一微粟
许迪在《野蔬草虫图》这幅画中,画了一棵小白菜,还有粉蝶、蝗虫和蜻蜓。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这样平凡已极的场景遍地都是。看过这种景象的人,也许在心中留下暂短的印象,也许如船过水无痕般,一点印象也不留,因为它们太平常了,画中的四个主角都太微不足道了。在现代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社会根本没有任何余白可供它们驻留。
而画家心血来潮抓住了这一景,做了这么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布局,简单地将白菜、蝗虫、粉蝶与蜻蜓分别安排在画面四个角落,不加任何背景做陪衬,这样的布局极为少见,可谓一招险棋。
进入《野蔬草虫图》中

地面上这棵孤伶伶的小白菜,叶片有些破损。幸存的八片叶片虽然看起来都带点沧桑,但仍奋力地向四方、向高处开展。
一只红尾蝗虫大剌剌地蹦过来,可能被小白菜吸引了,想来饱餐一顿。而在小白菜上方,还有两位低空飞翔的访客──淡色粉蝶与黑翅蜻蜓,两者的来意不太明显,可能也是想从小白菜这儿获取维持生命的食粮,也许是碰巧受到小白菜的吸引,偶遇地共会。
画中的四个主角,彼此之间本无任何关系,只是平实地反映了自然生态,却不知自己已在无意之间,构成了下一刻的悬念。在这个极短暂的时间差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给这不起眼的画面注入了一股特别的灵动和意趣。

画法 画艺
《野蔬草虫图》的画法是先以双钩法钩出轮廓,包括叶脉的粗细长短也一并钩出,然后再填彩。填菜叶时,叶子用汁绿(注1)、石绿层层细心敷染,并且避开叶脉不染,留白。当然,为了生动气韵把某些梗子及叶脉稍微带上白粉,扫上淡淡的颜色也是必要的。最后,竭尽所能地去钩描和铺陈断梗、残叶和凹凸转折的变化。除了小白菜之外,对其它三只访客也都是精心地描绘,赋予了生命。
这幅作品色彩丰富,既用对比手法来加强画面的鲜活性,也用调和手法来烘托画面的均衡感。比如粉蝶、蜻蜓的用色,黑白、轻重对比的力道很强,使画面的活泼度大大地提高;而小白菜和蝗虫的色调都启用绿色调中的类似色,藉以产生调和感,两两相结合,稳定的力道源源不绝地由此而生。

而描绘白菜、草虫的写实功力也很到位。这棵白菜看起来有历尽沧桑之感,从外型到颜色的变化,叶脉的弧度、叶缘的残损痕迹都清楚地诉说着沧桑;而蝗虫、粉蝶、蜻蜓小小的躯体中种种的面向和形状构造的细微变化,画家都能适度地掌握。
特别是黑蜻蜓飞行的角度,对着观赏者斜行而来,这对画家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再有,小粉蝶身上的鳞粉绵密厚实,仿如一触手即满手均沾似的,非常传神。
这些林林总总技巧上的难度,画家以他多年所累积的经验,在画作中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问题,有图为证。
画家简介
宋代毗陵(同毘陵,古时一名晋陵,今江苏常州市)这个地方有“晋陵(毗陵)草虫妙天下,一幅千金不当价”的说法。当地有些画师都以善画草虫而名闻天下。这幅《野蔬草虫图》的作者许迪(生卒年不详)约当是生活在南、北宋间的毗陵人,逢上宋代的写生花鸟画高峰。
明代朱谋堙《画史会要》以“精妙入神”形容许迪的草虫画写生的成就,已由精妙化入神境,书载:“许迪毗陵人,专工草虫,师居宁,作黄花、紫菜、青草、红叶,精妙入神。”许迪师从北宋僧居宁(生卒年不详),居宁是宋代草虫图名家,据《画史会要》所载:“居宁草虫名浙右”。
南宋时,毗陵(清代时形成常州画派,也称毗陵画派)的草虫画已达到很高的水准,歌颂草虫画的诗作也不算少,比如“螳螂相拒立,促织如可听”、“蚊虻亦具体,纤悉皆可名”的诗句,都很生动地描述了毗陵画草虫图的逼真传神。
宋元时期是花鸟画高峰期,当时大量毗陵草虫图外传日本、朝鲜半岛。朝鲜王朝时期(公元1392—1910年)流行绘制草虫图,许多著名画家喜画草虫,就是受毗陵草虫图的影响。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其著名画家中也有毗陵一脉的影响。
华夏历史绵延不绝,而文化则需要承传才得以延续。在《野蔬草虫图》这幅画中,透过画家许迪的巧笔,我们看到花鸟草虫画写生精神与技巧的传承与成就。
注1:
“汁绿”是以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它属工笔画术语,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