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字

【文史】从毛公鼎铭文学神传汉字文化

中华重宝毛公鼎:文字篇
作者:飞鸿踏雪

毛公鼎铭文(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5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华夏之宝

毛公鼎是二千八百多年前西周晚期的宗庙祭器,内壁铸有500字铭文。现存已知铸有铭文的青铜器超过一万件,这件埋沉多代后再次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现身的毛公鼎,拥有最长的铭文,被认为是青铜器铭文的经典代表。毛公鼎列名晚清“四大国宝”、“海内三宝”之一。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金文”,是广义的大篆书体的一种。另外,很多铭文是铸在钟、鼎上,所以青铜器铭文也称“钟鼎文”。

西周晚期 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毛公鼎铭文的高度

由毛公鼎铭文的内容推测,毛公鼎的铸造年代应该是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毛公鼎铭文也起到了补充阙漏的历史记录的价值,是研究西周史非常珍贵的文献,因此,在史学家眼中赞誉毛公鼎铭文相当于一篇《尚书》。

清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李瑞清在《毛公鼎》铭拓跋文中就这么说道:“《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毛公鼎铭文(公有领域)

毛公鼎的价值是多元的,从神传汉字文化来看,毛公鼎铭文则是研究金文、欣赏西周金文书法的好教材。据统计,现存西周以降的金文约有三千字,其中可辨识的约有一千八百字,略多于甲骨文。在钟鼎铭文中拥有最长铭文的毛公鼎,自然鼎鼎有名。

毛公鼎铭文 汉字史上要角

传说汉字起源于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从现存的出土文物上,可以追溯到商代、西周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在历史上,虽然承继了甲骨文,但字体笔划上,出现了不同或复杂的变化。

近代有许多商、周青铜器出土,许多研究金文者,将毛公鼎铭文放在顶礼金文的最高处,作为金文的代表。钟鼎金文不容易毁坏、保存长久,从金文中可以相当程度地对照出现今楷书文字和上古文字的差异,具有文化史观深刻的意义。从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可以发现不少象形文字的原形。

什么样的记号才能成为文字?汉字具有三要素——形、音、义俱全,这是神传汉字的特点和亮点。随着时代的演变,字体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上古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象形传意的文字更多,更能传递一字三义的内涵,也比后代习用的楷书保留更多文字的原貌和趣味。

毛公鼎内所铸造的铭文笔划清晰深隽,展现了金文的强劲又典雅深致的风格,从其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汉字内涵与书法韵致。许慎《说文解字序》:“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就是说画出物体,笔画有波势曲折同于自然物的体态形状。

从金文认识汉字文化

以下以毛公鼎的铭文举例,从中认识汉字的内涵和趣味;其后,附上周代金文之后不同字体的演变。从个别文字的例子中,可以探究一下:古代的文字怎样演变成今天使用的楷书?也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异。

*如何为“父”?

父亲是怎样的角色呢?“父”这个字是象形字,就是一个人的手拿着大棒子或大石斧的样子。

古之时代,一家之长,手拿工具勤奋工作,这就是父亲。一棒或一斧在手,能劈能砍,能开道、能整地,还能防御野兽。“父”就这样以身作则,领着家人取得食物、保卫身家安全。

金文“父”的象形意义源起。(飞鸿踏雪/大纪元)
金文“父”的象形意义。(飞鸿踏雪/大纪元)

*文字的演变--“父”字

“父”字的演变。(飞鸿踏雪/大纪元)

从上面的文字图例可以看到,“父”字从刻铸的金文到书写的秦简,笔法发生了变化,便捷书写使得字体、笔划也发生改变,可以看到“父”这个字后续变化的征象。

到了汉代的隶书,出现明显的雁尾收势的“磔”笔,现在所用的“父”字就已经成形了。一般来说,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从“父”字上也看到了这个端倪。

书写用具不同造成字体明显的变化;在便于书写之下,笔画圆转、曲折的形势有了变化,字形长宽、圆方的架构改变了,渐渐地失去了一些自然物的象形姿态,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了象形字的意涵了。#

@*

(点阅【品藏古艺.品尝古意】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透过呼吸就能让西周“毛公鼎”回复到2800多年前的样貌,藉由声音就能还原“清明上河图”500个故事场景;微软亚洲研究院今天展现如何运用新科技,将故宫古文物变得活灵活现。
  • 毛公鼎腹内铸铭举世最长……历史重宝,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毛公鼎,从出土到珍藏为国宝,其中几度沧桑。不期然出土后,毛公鼎几度辗转易手的传奇,令后代的古物古宝瞠乎其后;在诡谲战地风云下,更上演了抢救国宝的保卫战。
  • 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500字,留下了珍贵的史证资料和成熟辉煌的金文艺术。铭文记载了一篇诰命,明现一位天子求治之心,补充了历史的空白……
  • 毛公鼎铭文典丽,有着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说,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可见毛公鼎在书法史上具有的典范高度。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