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立夏养生青精饭 南烛木延年益寿好颜色

作者:允嘉徽

古传白梗米泡上南烛木的茎叶汁液,做成黑精饭,立夏养生延年。图为南烛木。(吕胜由,资料来源:发布于台湾生命大百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立夏食青精饭 延年益寿

夏天到了,古代的中国人有四时养生的作法,炎炎夏日怎么养生?立夏就是进入夏天的第一天,立夏吃青精饭(又称乌米饭)延年益寿、让人美颜好脸色。

杜甫诗《赠李白》诗中,有青精饭让人身体壮、脸色好的表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宋人张镃的诗中吟咏:青精饭好终延老。也有人说:青精饱饭更无求

相传青精饭最早为道家太极真人留下的;后来佛教徒也多在黄历四月八日做青精饭以供佛,也有用来待客,明代黄维贵和友人游紫金山就逢寺庙僧人留饭,让他们一身清畅:“僧留恰共青精饭,客到翻销紫陌尘。”

白梗米、南烛木做青精饭

青精饭,又称乌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要用白梗米泡上“南烛木 ”这种植物的叶子和茎皮汁来炊饭,炊出来的饭呈现青黑色,也有的做法是把炊煮好的饭晒干储存。

梗米是一般常吃的白米,含有优质蛋白质与矿物质。(Wikipedia、Flickr/大纪元合成)

南烛木一入夏就到了盛放花期。南烛木属于杜鹃花科的植物,也叫南烛草、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就是青精。南烛木的花形相当特别喔,花冠现钟形、壶形,小巧洁白、精致可爱,颠覆一般人对杜鹃花的印象。在走马看花之下,小巧的南烛木花可能被忽略了,然而,只要在花前一驻足,就会惊赞“一花一世界”,其小无内的奥妙!

南烛木的钟形花相当别致小巧。摄影:吕胜由 。资料来源: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 (发布于 台湾生命大百科/公有领域)

在黄历四月至八月末,用南烛木新生叶做青精饭,色泽深;九月至次年三月,可以采用夏天留下来的宿叶,颜色浅。或是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再利用。《本草》中也记载了比例,又说可随时加减斤两。

神仙梦想:梦追赤松游 食我青精饭

赤松子(国立故宫博物院)

青精饭是古代立夏的风物诗,古人的健身有方,只惜今人多不传了。中国历代的文人留下不少有关青精饭的诗歌,显然,青精饭不仅延年益寿,还象征一种人生又清且高的好境界。苏辙就有吃青精饭、过神仙生活的梦想呢!诗吟:“梦追赤松游,食我青精饭”(《次韵钱勰待制秋怀》)。@*#

责任编辑:方沛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一次,夜半未过,张良披星前往,候于桥上。片刻,果见老者扶杖而来,面露喜色道:“这就对了。”于是袖出一书,交与张良,又告诉他:“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十年后,汝将大有为,十三年后汝过济北,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说罢即去,不复再见。
  • 东晋以后,山水游记体诗文开始受到关注,从唐朝开始,游山水已扩大到对台阁名胜、边塞以及繁华名都大邑之游历。所以在唐诗中有很多优秀山水诗、边塞诗。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长期游历经历。这种游历除了游赏名山大川、增闻广见之需要,还有出于对佛、道之信仰而寻仙访道的目的。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游历诗人的典型代表。
  • 诗人孟浩然,以诙谐浪漫的笔调,巧妙地运用仙家典故和术语,生动地写出了道家的生活特色,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
  •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监察御史;白居易,字乐天,曾任刑部尚书,二人同年,且都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们常以诗歌对答互相鼓励,二人均辑录《刘白唱和集》,人们将他们并称为“刘白”。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