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

【文史】做最美的事 谷雨赏牡丹染香沐韶光

作者:允嘉若
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被中国人冠为花中之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1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如果你要一览花王牡丹的大器,如果你想一亲花后牡丹的雍容,你一定要记得这个节气——谷雨。

澹荡韶光三月中  牡丹偏自占春风

牡丹花又称“谷雨花”,最受三月谷雨的荣宠。唐人权德舆的诗句就这么说:“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诗中“三月中”指的就是黄历三月中气时节,正是谷雨时节。三月中花信告诉人们:谷雨来时正是赏牡丹花的最好时节。

牡丹花从唐朝就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美称,兼有色、香、姿、韵之美,最是贵气。常见宋朝人咏牡丹称“花王”。《本草纲要》写道:“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从有唐以来,咏叹牡丹的古诗词就超过三千首。温庭筠赞美牡丹:“水漾晴红压叠波……分得春光最数多”、“蜂重抱香归”,权德舆吟牡丹:“艳蘂仙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绽开牡丹花的色、香、姿、韵。

清 恽寿平〈恽寿平王翚花卉山水合册──牡丹〉。(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牡丹 胜冠群芳谱

牡丹不是草本植物,而是灌木植物,又称木芍药,生长极为缓慢,一年约只长1公分,在中国株龄最古老的牡丹树号称上千年,达到丈余高。

牡丹花形很大器,胜冠群芳谱;牡丹花的品目繁多,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花记》载及当时有传上百种,详实描述的也有三十多种。同时,牡丹花获得了不同层次、不同人的欢心,从皇室深宫到挑担庶民,不论贫富僧俗,你看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无不爱牡丹花。《洛阳牡丹花记》记载,在洛阳,“花”就是“牡丹”的代名词。

牡丹花型硕大,被尊为花中之王。(苏玉芬/大纪元)。

花王不屈从淫威

其实,牡丹的贵气不是来自娇贵,而是来自威仪不屈。牡丹赢得“花王”的封号,其来有自。牡丹花有个特色,非向南之地莫属。权德舆写牡丹“独坐南台时共美”反映出这种特性,向阳之地好逢春,牡丹花最喜;牡丹只在南向之地生长,一点都不妥协,这一点截然不同于他花。就这样的秉性,在历史上也演绎了一段花王不屈从武后的故事,传颂千年。

宋朝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卷十记载了这样的传说:“一说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武则天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令百花在拂晓来前连夜盛开:“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腊日宣诏幸上苑》),到了清晨,名花开遍上苑。传说独独牡丹花无畏于武后淫威不开花,“花王”不畏不屈的个性表露无遗!从此以后,牡丹花又多了个别称“洛阳花”。

花开时节动帝京  谷雨一朝看牡丹

唐朝开元时宫中、民间赏牡丹成为时尚,刘禹锡《赏牡丹》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牡丹花一开放,帝京长安的人无不闻风而往,欣赏国土中“最美的女子”。唐代仕女头戴牡丹成了富丽的时尚,象征美的化身!

有宋欧阳修记载,宋代人赏牡丹,像是全民的春活大祭一般,在古寺、废宅池台赏花赏景,笙歌处处传:“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清代赏牡丹一样的风盛,《清嘉录》记载南方苏州地方“谷雨一朝看牡丹”,延续“花开时节动帝京”的余波。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容乃加/大纪元)

唐代诗人归仁咏《牡丹》:“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上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晚春时节,天赐花王,人间偏得。寻迹朱栏、染香花丛,不就是当珍惜这谷雨时节吗?#

栽种于寺院中的白牡丹(容乃加/大纪元)

@*

责任编辑:方沛

(点阅【花间集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牡丹花“国色天香”的雅号,源于唐朝诗人李正封的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告诉你喝好茶不能不知道的“茶事”!茶中至宝--明前茶、火前茶、骑火茶、社前茶,争春气,天造地蕴“黄金芽”。不管是游方云僧或是白衣凡俗,不管是宫廷内殿或是草巷花弄,春来人间四月天,最是品茶好时节!半是好茶半好友,玉盅泥杯皆得黄金液。
  • 谷雨,暮春三月中气。谷雨带给大地丰沛的雨水,是一年中农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有这样的说法,谷雨是“雨生百谷”……牡丹号“花王”,兼有色、香、韵、叶之美,还有个别称“谷雨花”,告诉人们清明节过后、谷雨节气来临,也是牡丹开花的预告。
  • 谷雨到来前,多数开花植物已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只有“谷雨之花”牡丹除外。在中国古代,关于牡丹的迟开,还有个传说……谷雨时节,人体的温度很高,湿气也重,容易焦虑、生气、有压力感。因此,注意身心健康很重要,要注意控制负面情绪。
  • 谷雨节气的第一候花信风就是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民间流传着武则天将牡丹贬去洛阳的传说,事实是⋯⋯另据古书记载,因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又是怎么回事?
  • 清明又谷雨,春在人间已十分。一前、一后暮春的两个节气里,正是迎春、养生好时光。怎能不掌握这么美好的节气,做什么……一辈子最美的事!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