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麻雀宴客敬衣不敬人

作者:允嘉徽

山麻雀(西拉雅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436
【字号】    
   标签: tags:

贪嗔痴:麻雀请宴

有一天,麻雀宴请了翠鸟和老鹰。

入席时,麻雀对翠鸟说:“你穿这身鲜明的好衣服,自然应当坐在上席。”

转头对老鹰说:“你虽然大些,却穿这样的坏衣服,只好委屈你坐在下席。”

老鹰发怒道:“你这小人奴才,怎么这样势利眼!”

麻雀回答说:“世上那一个不知道我是心肠小、眼眶浅的么?”

石老笑评:敬衣不敬人,遍地皆是,可见都是麻雀变来的。

另一章  狗咬乞丐

科学家研究证明,看似温驯善良又可爱的腊肠犬,才是“天下第一恶犬”。(Getty Images)

有人问一群乞丐说:“狗子为何看见你们就要咬呢?”

乞丐说:“我若有了好衣帽穿戴,这业障也敬重我了。”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难觅。《笑得好》有个市集中琴师遇知音的“毒笑话”,冷清清、空荡荡、硬梆梆,回荡弦外之音。《笑得好》笑点:喜得知音
  • 祝寿话儿,福寿吉利长命百岁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见忌。一个祝寿宴席的祝寿辞令,从“寿高彭祖”开门迎喜,怎么会闹出“该死了”的歪语收场呢?《笑得好》笑点:祝寿歪语。
  • 僧人发奇言,“吃过又吃”,到底是让谁“引以为戒”?《笑得好》笑点:斋蚊虫 笑吃过又吃的。
  • 酒醉的人,少有落水或是吃大便的。那么撒酒疯的人,是真是假?或指是借机发颠作怪呢?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